《审计学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君平主编;徐振华,杨斌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2397816
  • 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18章。内容包括:审计概论;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我国的审计组织形式;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管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和审计;审计的导向类型和技术发展;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验资;会计咨询与会计服务业务。

第1章 审计概论 1

1.1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

1.1.1 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

1.1.2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3

1.1.3 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4

1.1.4 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 7

1.1.5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9

1.2 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11

1.2.1 审计的概念 11

1.2.2 审计的属性 13

1.3 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14

1.3.1 审计的目标 14

1.3.2 审计的对象 14

1.4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15

1.4.1 审计的职能 15

1.4.2 审计的作用 16

第2章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19

2.1 审计的种类 19

2.1.1 审计的基本分类 19

2.1.2 审计的其他分类 20

2.2 审计的方法 23

2.2.1 审计方法的选用 23

2.2.2 审计的技术方法 23

2.3 审计抽样 28

2.3.1 审计抽样的意义 28

2.3.2 审计的属性抽样 30

2.3.3 审计的变量抽样 40

2.4 审计程序 43

2.4.1 审计的准备阶段 43

2.4.2 审计的实施阶段 45

2.4.3 完成审计工作阶段 45

第3章 审计组织形式 48

3.1 政府审计机关 48

3.1.1 政府审计机关层次划分 48

3.1.2 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 49

3.1.3 政府审计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 52

3.1.4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53

3.2 内部审计机构 53

3.2.1 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 53

3.2.2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 55

3.2.3 内部审计行业管理机构 56

3.2.4 国际内部审计机构 57

3.3 民间审计组织 58

第4章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 62

4.1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62

4.2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机构 63

4.3 注册会计师资格取得与注册制度 65

4.4 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与审批 67

4.5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70

第5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72

5.1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72

5.1.1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72

5.1.2 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74

5.1.3 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 75

5.1.4 审计、审阅和其他签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76

5.1.5 执业准则与职业道德准则的关系 81

5.2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82

5.2.1 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82

5.2.2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主要成因 82

5.2.3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及法律规定 84

5.2.4 避免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措施 87

第6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91

6.1 审计准则 91

6.1.1 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91

6.1.2 审计准则的含义、特征及作用 95

6.1.3 中国国家审计准则 96

6.1.4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97

6.1.5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98

6.2 审计依据 106

6.2.1 审计依据的含义 106

6.2.2 审计依据的种类 106

6.2.3 审计依据的特点 108

6.2.4 审计依据的运用原则 109

第7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111

7.1 审计计划 111

7.1.1 审计计划的概念及作用 111

7.1.2 编制审计计划的前期准备 112

7.1.3 审计计划的内容和编制 112

7.1.4 审计计划的审核及备案 114

7.2 重要性 115

7.2.1 重要性的含义 115

7.2.2 影响重要性水平的相关因素 116

7.2.3 重要性水平的运用 116

7.2.4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18

7.2.5 审计终结前对重要性水平的运用 120

7.3 审计风险 121

第8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123

8.1 审计证据 123

8.1.1 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征 123

8.1.2 审计证据的分类 124

8.1.3 审计证据的取得 126

8.1.4 审计证据的鉴定 127

8.2 审计工作底稿 128

8.2.1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128

8.2.2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结构 129

8.2.3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131

8.2.4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保管 132

第9章 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和审计 134

9.1 内部控制系统概述 134

9.1.1 内部控制系统的发展 134

9.1.2 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 137

9.1.3 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 138

9.1.4 内部控制系统的种类 138

9.2 内部控制系统的描述 140

9.2.1 文字表述法 140

9.2.2 调查表法 141

9.2.3 流程图法 142

9.3 内部控制系统评价 144

9.3.1 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原则 144

9.3.2 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内容 145

9.3.3 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程序 145

9.4 内部控制系统审计 152

9.4.1 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程序 153

9.4.2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56

第10章 审计的导向类型和技术发展 160

10.1 账表导向审计 160

10.1.1 账表导向审计的目标 160

10.1.2 账表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 161

10.1.3 账表导向审计的局限性 162

10.2 系统导向审计 163

10.2.1 系统导向审计的目标 163

10.2.2 系统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 164

10.2.3 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 170

10.2.4 系统导向审计与账表导向审计的异同 170

10.3 风险导向审计 171

10.3.1 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 171

10.3.2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程序和方法 173

10.3.3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程序和方法 177

10.3.4 风险导向审计与系统导向审计的异同 178

10.4 信息技术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180

10.4.1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180

10.4.2 信息技术对确定审计范围的影响 181

10.4.3 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 182

10.4.4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 183

第11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185

11.1 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 185

11.1.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185

11.1.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凭证和账户 186

11.1.3 销售与收款循环中涉及的主要财务报表账户 187

11.2 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187

11.2.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187

11.2.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190

11.3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191

11.3.1 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目标 191

11.3.2 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191

11.4 应收账款审计 194

11.4.1 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 194

11.4.2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95

11.5 坏账准备审计 201

11.5.1 坏账准备审计的目标 201

11.5.2 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201

11.6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203

第12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205

12.1 购货与付款循环概述 205

12.1.1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205

12.1.2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凭证和账户 206

12.1.3 购货与付款循环中涉及的主要财务报表账户 207

12.2 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07

12.2.1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207

12.2.2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211

12.3 应付账款审计 213

12.3.1 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213

12.3.2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213

12.4 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216

12.4.1 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 217

12.4.2 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 217

12.4.3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 222

12.5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224

第13章 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226

13.1 生产与费用循环概述 226

13.1.1 生产与费用循环涉及的业务活动 226

13.1.2 生产与费用循环涉及的主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 227

13.2 生产与费用循环的控制测试 228

13.2.1 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内部控制 228

13.2.2 生产与费用循环的控制测试 229

13.3 存货成本审计 231

13.3.1 生产成本审计 231

13.3.2 营业成本审计 233

13.4 存货监盘 233

13.4.1 存货监盘计划 234

13.4.2 存货监盘程序 235

13.4.3 特殊情况的处理 236

13.4.4 存货监盘结果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236

13.4.5 存货质量审计 237

13.5 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 237

13.5.1 存货计价审计 237

13.5.2 存货截止测试 239

13.6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240

13.6.1 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 240

13.6.2 实质性程序 240

13.7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241

13.7.1 管理费用审计 241

13.7.2 所得税费用审计 241

第14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250

14.1 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 250

14.1.1 筹资与投资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50

14.1.2 筹资与投资业务中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251

14.2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 253

14.2.1 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测试 253

14.2.2 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测试 255

14.3 借款审计 256

14.3.1 银行借款审计目标 256

14.3.2 短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257

14.3.3 长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257

14.3.4 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 259

14.3.5 财务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261

14.4 所有者权益审计 262

14.4.1 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 262

14.4.2 股本的实质性程序 262

14.4.3 实收资本的实质性程序 264

14.4.4 资本公积的实质性程序 266

14.4.5 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 267

14.4.6 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 268

14.5 投资审计 268

14.5.1 投资的审计目标 268

14.5.2 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268

14.6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276

14.6.1 应收、应付项目的审计 276

14.6.2 无形资产与长期待摊费用审计 280

14.6.3 利润表相关账户的审计 281

第15章 货币资金审计 288

15.1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概述 288

15.1.1 货币资金审计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288

15.1.2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的关系 288

15.2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288

15.2.1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288

15.2.2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290

15.3 库存现金审计 292

15.3.1 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 292

15.3.2 库存现金的审计范围 292

15.3.3 库存现金错报风险分析 292

15.3.4 库存现金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293

15.4 银行存款审计 296

15.4.1 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 296

15.4.2 银行存款错报风险分析 297

15.4.3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测试 297

15.5 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301

15.5.1 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 301

15.5.2 其他货币资金错报风险分析 301

15.5.3 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 302

第16章 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305

16.1 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 305

16.1.1 期初余额审计 305

16.1.2 复核期后事项与或有损失 307

16.1.3 整理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10

16.1.4 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 310

16.1.5 编制试算平衡表 312

16.1.6 获取管理层声明 317

16.1.7 取得律师声明书 319

16.1.8 执行分析程序 320

16.1.9 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 321

16.1.10 撰写审计总结 321

16.1.11 评价审计结果 322

16.2 审计报告概述 322

16.2.1 审计报告的作用 322

16.2.2 编制审计报告的步骤 323

16.2.3 编写审计报告的要求 324

16.3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325

16.4 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 327

16.4.1 标准审计报告 327

16.4.2 非标准审计报告 328

16.4.3 审计报告的其他事项段 334

16.4.4 编制和使用审计报告的要求 336

16.5 管理建议书 337

16.5.1 管理建议书的意义和作用 337

16.5.2 管理建议书的结构内容 338

16.5.3 管理建议书的基本要求 341

第17章 验资 345

17.1 验资含义与责任 345

17.1.1 验资含义 345

17.1.2 验资责任 345

17.2 适用范围 346

17.3 验资流程 347

17.4 验资报告 348

第18章 会计咨询与会计服务业务 354

18.1 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特点和范围 354

18.1.1 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特点 354

18.1.2 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范围 355

18.2 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程序和要求 355

18.2.1 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程序 355

18.2.2 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要求 356

18.3 投资咨询 357

18.3.1 投资环境评价 357

18.3.2 可行性研究 362

18.4 代理记账与代理纳税业务 363

18.4.1 代理记账业务 363

18.4.2 税务代理业务 364

18.5 管理咨询 366

参考文献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