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的易学与诗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4414813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宋代文学家如欧阳修、苏轼、杨万里等人热衷于易学研究,有《易童子问》《东坡易传》和《诚斋易传》的易学著作传世,本书主要探讨了他们的易学与诗学之间的关系。朱熹称苏轼等人的经学为“文人之经”,以别与自己的“儒者之经”。有“文人之经”“儒者之经”的区别,自然也有“文人之易”与“儒者之易”的差异。宋代的“文人之易”除了具有宋学的一般特征,还带上了鲜明的文人特色。从解易方法上说,“文人之易”具有“以文解易”的特点。从易学思想角度来说,“文人之易”具有“形而下”的特点。由于《周易》“群经之首”的地位,以及中国文学一贯的尊经传统,所以无论是文学理论、创作还是批评,引《易》以自重都有了必要性。“《易》包众理,事事可通”,《周易》在六经之中具有最大的包容性,所以谈文论艺 “援《易》以为说”也有了可能性。表现在创作中,就是对于《周易》典故的引用、对于《易》象的借用,对于《易》理的阐发等等。就文学批评而言,《易经》《易大传》以及宋代各类易学阐释著作中的辩证思维,成为了文艺批评的工具之一。易学是很多理学家建构自己理学思想的工具,同样,易学也是一些文学家建构自己文学思想的武器。以个案而言,欧阳修、苏轼、杨万里是宋

引言 1

第一节 选题缘由 1

第二节 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两种范式——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之一 9

一 自上而下的理论研究 10

二 平行类比的个案研究 26

第三节 《周易》影响文学的七个层次——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之二 34

一 对《周易》语言典故的借用 34

二 对《周易》易象的借用 35

三 对《周易》易理的阐发 37

四 易学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39

五 易学对艺术思维方式的影响 40

六 易学对艺术结构的启发 43

七 易学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47

第一章 宋代“文人之易”的特点 50

第一节 宋代易学特点概述 50

一 经学中的显学 50

二 经学中的子学 54

三 经学中的义理之学 58

四 易学的生活化倾向 63

第二节 以文解易:宋代的“文人之易”的方法特点 70

一 文理文脉 72

二 解文释义 74

三 文势文风 76

四 以易为文 81

第三节 “形而下”的易学:宋代“文人之易”的思想特点 85

一 “情”与“性” 85

二 “异”与“同” 91

三 “器”与“道” 95

第二章 宋代易学与文学关系总论 101

第一节 宋代的太极观与文学本原论 101

一 “理为太极”与朱熹的文学本原论 102

二 “气为太极”与杨万里的文学本原论 106

三 “心为太极”与杨简的文学本原论 110

第二节 易学辩证法与宋代文学批评 117

一 “物极必反”的辩证法与欧阳修的文艺批评 118

二 “通二为一”的辩证法与苏轼的文艺批评 127

三 “以有所不同为同”与苏轼的多元文艺观 132

四 “致一论”与王安石的一元文艺观 141

第三节 易象与宋代文学意象 145

一 卦象之象 145

二 物象之象 147

三 数象之象 152

四 读易之象 161

第三章 《易童子问》与欧阳修诗学 168

第一节 欧阳修易学与诗学概述 168

第二节 欧阳修易学学风转变与古文文风转变 174

一 疑经精神与文体选择 175

二 人情解经与平易文风 179

三 切于人事与实用文风 183

四 得大兼小与简而有法 186

第三节 欧阳修《诗本义》与《易童子问》经学阐释比较 190

一 “务明大本”的阐释目的 191

二 “人情相通”的阐释根据 193

三 “据文考义”的阐释方法 198

四 “是非自相攻”的阐释模式 200

第四节 宋代易学与朋党论 203

一 宋代的朋党之争 203

二 易学与朋党论交会的两种途径 205

三 易学与朋党论交会的两种方式 213

第四章 《东坡易传》与苏轼诗学 219

第一节 苏轼易学与诗学概述 219

第二节 健与随:苏轼易学影响下的人格理想与文艺理想 227

一 不息之健 227

二 随物赋形 229

三 健与随:苏轼执着与旷达人格的思想根源 233

四 刚健含婀娜:苏轼的文艺理想 240

第三节 “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朱熹对“思无邪”的不同阐释 249

一 对孔子“思无邪”含义的争论 249

二 苏轼对“思无邪”的独特理解 252

三 苏轼、朱熹对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 262

第四节 苏轼的易象与意象——以《东坡易传·井》卦释义与“井”象为中心 271

一 《井》卦卦意 272

二 《东坡易传》井卦释意 277

三 《井》象在诗文中的体现 281

第五章 《诚斋易传》与杨万里诗学 287

第一节 杨万里易学与诗学概述 287

第二节 杨万里活法诗的泛生命化特征及其易学渊源 295

一 诚斋体:江西体的“自赎” 295

二 活法诗:泛生命化的诗学 298

三 泛生命化与杨万里易学中的“气”论 306

第三节 “以史证易”与杨万里诗歌意象选择 316

一 “气本论”与“道器观” 316

二 “道措于物”与“以史证易” 319

三 “以史证易”的方法选择与诗歌意象选择 322

主要参考文献 328

索引 348

后记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