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化研究的基础 2
第一章 文化研究导论 2
本书旨趣:取材限制 2
文化研究的参数 5
文化研究核心概念 8
文化研究的知识传统 14
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32
方法论问题 39
本章摘要 47
第二章 文化与意识形态 48
首字大写的文化:文学传统强调的高雅文化 49
文化的平常性 51
高雅文化/低俗文化:美学及其边界的崩解 57
文化与社会形构 67
意识形态问题 75
本章摘要 87
第三章 文化、意义与知识:文化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88
索绪尔与符号学 89
巴特与神话学 91
德希达:文本性与延异 98
傅科:论述、实践与权力 103
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的论述建构 108
语言与精神分析:拉康 111
镜象阶段 112
语言使用:维根斯坦与罗逖 115
论述与物质 122
本章摘要 124
第四章 生物学与文化:化约论和复杂等问题 125
化约论的问题 126
科学的能耐 130
文化的身体 134
生物学的演化身体 139
演化的文化 141
生物学与文化:情绪的问题 145
瀰因理论 152
本章摘要 155
第二部分 文化研究的变动脉络 158
第五章 新世界失序? 158
经济、科技与社会阶级 159
全球化 173
国家、政治与新社会运动 186
本章摘要 195
第六章 进入后现代主义 196
界定重要用语 197
现代性的制度 198
现代主义与文化 201
现代与后现代的知识 209
后现代主义的承诺(或者,现代性是未竟方案?) 218
后现代文化 221
文化干扰 227
本章摘要 233
第三部分 文化研究的场域 236
第七章 主体性与身分/认同 236
主体性与身分/认同 237
碎裂的身分/认同 240
能动性与认同的政治:能动性的问题 253
本章摘要 268
第八章 族群、种族与国族 269
种族与族群 270
国族认同:民族国家 275
流离群落与混杂认同 279
种族、族群与再现 291
本章摘要 309
第九章 性别、主体性与再现 311
女性主义和文化研究 312
性、性别与认同 319
性别化的主体 327
性别、再现与媒体文化 343
本章摘要 356
第十章 电视、文本和阅听人 357
电视文本:新闻和意识形态 359
电视文本:肥皂剧与流行电视 365
主动的阅听人 370
电视观众和文化认同 376
电视的全球化 382
全球的电子文化 386
本章摘要 394
第十一章 数位媒体文化 395
数位媒体 396
网路空间与民主 399
电脑游戏 410
网路空间的全球经济 419
本章摘要 424
第十二章 文化空间与城市地方 425
当代理论中的空间与地方 426
城市作为地方 432
政治经济学和全球都市 435
城市的符号经济 438
后现代城市 445
虚拟空间与城市 453
城市文本 458
本章摘要 461
第十三章 青少年、风格与反抗 462
青少年的浮现 463
青少年次文化 467
青少年差异:阶级、性别与种族 476
空间:一个全球的青少年文化? 482
在次文化之后 486
创造性消费 491
反抗的回顾 493
本章摘要 501
第十四章 文化政治与文化政策 503
文化研究与文化政治 504
文化政治:葛兰西的影响 505
差异的文化政治 512
差异、族群与再现政治 517
差异、公民身分与公共领域 520
质疑文化研究 522
文化政策辩论 526
新实用主义与文化研究 535
本章摘要 543
名词解释 545
参考文献 558
索引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