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政治哲学导论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政治及其观念 3
一、中国文化传统下的政治观念 3
二、西方学者对政治的解释 4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解释 7
四、从唯物辩证法的具体概念上把握政治 10
第二节 什么是政治哲学 13
一、西方政治哲学的流变 13
二、关于政治哲学的界定 22
三、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点 26
四、政治哲学家应对政治生活作出哪些贡献 32
五、政治哲学的基本层面及其切入点的选择 35
六、政治哲学的“知识”形态 38
第二编 政治本体论研究 45
第二章 政治发生发展论 45
第一节 人们政治生活的探源 45
一、人们的社会生活 46
二、从协调类生活的关系来看人类政治生活的发生 52
三、从人类生活的丰富性来看人类政治生活的发生 55
四、从利益分化后的冲突来看人类政治生活的发生 56
第二节 政治发展论 61
一、对政治文明的理想的憧憬 61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政治生活进步的展望 66
三、当代有关政治发展观念 74
第三节 政治文明观 78
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理论 79
二、政治文明的性质 81
三、政治文明的结构 90
第三章 政治与社会 94
第一节 关于社会与政治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 94
一、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之唯物史观模型 95
二、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之帕森斯模型 100
第二节 作为政治哲学范畴的市民社会 106
一、西方市民社会的观念和特征 106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论 112
三、当代中国学界语境下的市民社会问题 121
第三节 个人与社会 126
一、西方政治哲学视野中的个人与社会 126
二、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哲学视野中的个人与社会 133
第四章 政治共同体:家庭、氏族、阶级、国家 144
第一节 利益的分化及社会共同体的变化 144
一、家庭、氏族 145
二、阶级利益、阶级斗争与政治 148
第二节 国家 155
一、国家的产生 155
二、国家的本质 165
第三节 现代政治哲学视野下的国家 170
一、西方几种有代表性的国家学说 170
二、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176
第五章 政治与经济 183
第一节 经济与政治 183
一、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引论 183
二、政治与经济相互关联的根据 189
三、韦伯论经济与政治 191
第二节 经济地看待政治 196
一、国家与经济 196
二、新政治经济学的两个基本方法和观点 201
三、集体行动的经济学分析 210
四、制度学派关于政治与经济的模型 22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学说 229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29
二、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231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政治哲学 233
第三编 政治认识方法论研究 243
第六章 政治认识方法论 243
第一节 政治认识论的历史和理论 243
一、西方政治认识方式流变 243
二、政治科学的概念及其框架 254
三、人文科学方法 268
第二节 当代政治方法 278
一、规范方法、结构方法和行为方法 278
二、政治系统分析方法、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政治沟通分析方法 285
三、开放的辩证唯物主义政治方法 300
第四编 政治文化和价值论研究 310
第七章 政治文化 310
第一节 政治文化及其构成 310
一、政治文化释义 312
二、政治文化的基本构成 316
三、政治文化的基本倾向 323
第二节 文化在政治系统中的基本功能 325
一、文化的无形力量 325
二、文化与政治系统的建构 329
三、政治文化与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 332
四、政治文化在政治系统变迁中的作用 342
第三节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 348
一、中西政治文化比较 348
二、政治文化差异的根源 359
三、文化差异与政治冲突 369
四、全球化各种政治文化激荡下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 375
第八章 政治价值论 383
第一节 价值论和政治价值 383
一、价值论 383
二、政治价值 387
第二节 政治价值:自由 393
一、作为政治价值基本范畴的自由 394
二、政治自由付诸实践所涉及的现实环节 403
第三节 政治价值:民主 407
一、民主模式的演变 407
二、历史进程中民主基本要素的变化 410
三、民主观演变的几个趋势 412
四、民主与自由、平等 417
第四节 政治价值:公正 424
一、公正及其价值辨析 425
二、正义问题的分析框架和公正论的类型 429
三、公正观的来源 434
四、公正的尺度和规则 438
五、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 447
六、公正与自由、平等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