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一种眼光(代序)&刘勇 1
上编 名作重读与主题新解 3
第一章 《明天》与《弟兄》的主题是什么 3
一、不易纳入五大阐释框架的两篇鲁迅小说 3
二、《明天》与《弟兄》的亲情内涵 6
三、反叛意识与亲情意识在鲁迅小说中的内在统一 11
第二章 《寒夜》:不同生命欲求之间的冲突 17
一、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生命欲求差异 17
二、人道话语与个性话语的平等对话 21
三、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 23
第三章 《创业史》的魅力与梁生宝的形象 28
一、非血缘的人伦挚情 28
二、生气蓬勃的创业激情 30
三、人类善良天性的发掘与人格尊严的维护 32
第四章 《红岩》的文体价值与超时空精神价值 36
一、《红岩》的纪实性与艺术真实性 36
二、《红岩》的传奇性及其与纪实性的奇妙结合 40
三、《红岩》的超时空精神价值 44
第五章 《李自成》解读评价中的九个关键问题 48
一、对创作动机的曲解 49
二、作者性格及特殊历史机缘导致的误解 50
三、狭隘“启蒙”批评视角的盲点 51
四、不该写农民英雄、阶级斗争? 54
五、不应试图揭示历史规律? 57
六、历史题材的“现代化” 57
七、人物形象的“理想化” 60
八、《李自成》的主题与姚雪垠的立场 66
九、走出“跨元批评”的怪圈 71
第六章 《艳阳天》的主题与浩然的文体探索 75
一、《艳阳天》的真正主题是乡村权力斗争 76
二、《艳阳天》的可读性来自何处? 81
三、浩然的文体探索及其新时期小说主题的独特性 83
第七章 《讲话》“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命题重审 86
一、“源于生活” 87
二、“高于生活” 91
三、理想人物塑造问题 98
中编 现当代小说的互文性研究 109
第八章 《祝福》与《一生》及《疯妇》 109
一、《祝福》前文本1:《这也是一个人》 109
二、《祝福》前文本2:《疯妇》 111
三、《祝福》:思想内涵的扩展深化与小说技巧的成熟 114
第九章 《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与《虹》里的梅行素 119
第十章 《家》及《京华烟云》与《红楼梦》的对话 124
一、《红楼梦》与《家》:哀悼与诅咒 124
二、《红楼梦》与《京华烟云》:模仿与新解 129
三、《家》与《京华烟云》:《红楼梦》的不同变体 133
第十一章 互文性视阈中的丁玲土改叙事 139
一、《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的意识形态差异 140
二、丁玲土改叙事中的“异端”成分 143
三、互文性视阈中的丁玲土改叙事 147
四、主流意识形态内涵的转换与土改叙事的尴尬 153
第十二章 作为文学史链条一环的“十七年”长篇小说 157
一、内容囿限恰成就其特色 157
二、对长篇小说文体的探索与贡献 163
三、与新时期小说的显在互文关系 168
第十三章 《丰乳肥臀》对“革命历史小说”的彻底颠覆 176
一、观念的颠覆 176
二、经典场面的颠覆 179
三、颠覆的意味 181
第十四章 《丰乳肥臀》对《苦菜花》的“改写” 186
一、母爱与道德伦理观 186
二、性、政治、暴力与审美 191
三、冯德英和莫言小说中的不同“真实” 194
下编 作家个性、创作方法与文学史写作 201
第十五章 中国现代作家的幽默特色 201
一、幽默风格与作家态度及气质修养 201
二、幽默风格与创作对象及创作环境 204
三、作家幽默风格与艺术手法 207
四、幽默讽刺与作家的社会关怀 213
第十六章 京派小说:和谐蕴藉的浪漫主义 216
一、京派小说是浪漫主义的 216
二、京派浪漫主义的独特性 220
三、京派小说创作方法的内部结构 223
第十七章 茅盾与沈从文的殊途同归 227
一、投身政治与远离政治 227
二、表现社会整体与展示一角人生 229
三、“主题先行”与“情绪的体操” 232
四、忠于“具体感受的世界观”与坚持独立思考 234
第十八章 丁玲的个性主义与“革命”性格 237
一、个性主义者的人生追求 237
二、个性主义者的“革命”选择 242
三、“革命作家”中保持独立个性的人 246
第十九章 史诗性与“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评估 250
一、何为“史诗性”作品 250
二、《李自成》的是“红色经典”中最具史诗性品格者 253
三、构成“红色经典”文学价值的其他因素 259
第二十章 新写实小说的基本特征与作家心态 262
一、新写实小说产生于对传统的逆反 262
二、人物:把一切人当作普通人来审视 264
三、主题:不作简单明晰的结论 267
四、作者之于读者:从“老师”到“同学”、朋友 270
第二十一章 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文学视角与历史化态度 272
一、“文学价值”的评判标准 272
二、文学研究的“历史化”态度 278
三、文学史的“入史”资格与编写体例 280
后记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