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奴隶制社会及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 22
第一章 殷代与西周的思想 22
第一节 殷代和西周的传统思想 22
第二节 西周末年天道观的动摇 29
第二章 春秋时代的思想与春秋战国之际的孔墨显学 34
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思想和唯物主义的发展 34
第二节 孔子的思想 40
第三节 前期墨家的思想 48
第三章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与诸子学派的发展 57
第一节 战国时代的社会与思潮特点 57
第二节 战国时代的道家流派 61
第三节 战国前期的儒家——子思和孟轲 75
第四节 战国前期的唯物主义思潮和进步思想 80
第五节 战国时代认识论、逻辑思想中两条路线的斗争 93
第四章 百家学说的总结 107
第一节 战国末年社会的封建化过程 107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神秘化 109
第三节 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 115
第四节 法家思想与“百家争鸣”的结束 122
第五节 战国末年结束“百家争鸣”的思潮 128
第二篇 中国封建制社会前期的思想 132
第一章 经学成为官方正宗思想 132
第一节 中国封建制社会的形成 132
第二节 汉初的子学余绪与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学 138
第三节 司马迁的唯物主义观点 148
第二章 反对统治阶级神学思想的斗争的高涨 152
第一节 两汉之际的谶纬、古文经学和异端思想 152
第二节 王充的战斗的唯物主义思想(附张衡思想) 160
第三节 汉末对政治、法律、道德的批判思想 170
第三章 魏晋玄学与反玄学 181
第一节 玄学的社会根源 181
第二节 魏晋玄学的流派 186
第三节 魏晋时期的反玄学的思想 194
第四章 佛教、道教的传布与神灭论的发展 201
第一节 南北朝的社会及其意识形态 201
第二节 南北朝的佛学和道教思想 205
第三节 范缜的神灭论 211
第三篇 中国封建制社会后期第一阶段的思想 220
第一章 唐初的社会和思想 220
第一节 中国封建制社会的发展及其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特征 220
第二节 隋唐之际的佛学 225
第三节 傅奕的反佛斗争和吕才对术数迷信的批判 230
第四节 武周时期新兴的佛学宗派 236
第五节 刘知几史学中的哲学思想 240
第二章 唐中叶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潮及其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244
第一节 唐代后半期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244
第二节 道学的先驱者韩愈和李翱 252
第三节 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 258
第四节 牛僧孺的无神论思想 270
第三章 北宋的社会矛盾与理论斗争 274
第一节 宋初的学术思想与王安石新学的兴起 274
第二节 北宋唯心主义道学的形成 286
第三节 关学与张载的哲学思想 296
第四章 南宋的道学与反道学的斗争 303
第一节 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 303
第二节 陆九渊的唯心主义的“心学”体系 309
第三节 陈亮、叶适对道学唯心主义的批判 313
第四节 封建制社会后期的道教 324
第五章 元代与明代前期的思想 328
第一节 元代与明代前期的社会及其思想界 328
第二节 元代进步学者的思想 331
第三节 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及其学派 334
第四节 黄绾和王廷相对道学的批判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