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对象 1
二、以往学术研究状况 4
三、研究价值、意义与创新 18
第一章 明代北部海疆地理及行政、军事区划 20
第一节 明代北部海疆地理 20
一、海域 21
二、岛屿 23
三、海岸及海口 27
第二节 明代北部海疆行政区划 30
一、山东 30
二、北直隶 36
第三节 明代北部海疆军事区划 39
一、山东 39
二、北直隶 48
三、辽东 50
第二章 洪武时期北部海防体制的建立 54
第一节 海防形势及活动 54
一、海防形势 54
二、应对措施 58
第二节 海防机构与设施的建立 76
一、海防机构的设置 76
二、海防设施的构筑 139
第三节 海防官员的配备 161
一、山东都指挥使司 161
二、辽东都指挥使司 166
三、备倭总兵官 167
四、阅视海防重臣 168
五、山东巡察海道副使 174
六、辽海东宁道 174
第三章 永乐至宣德时期北部海防体制建设的加强 175
第一节 海防形势及其应对 175
一、海防形势 175
二、应对措施 178
第二节 完善海防机构和设施 187
一、继续建立卫所、墩台 187
二、创建海防营 198
三、设置备倭都司 212
第三节 设置海防官员 222
一、捕倭总兵官 222
二、辽东总兵官 224
三、备倭都司官 226
四、山东三大营及天津海防营把总 226
第四章 正统至万历前期北部海防体制的完善 227
第一节 北部海防形势及基本状况 227
一、海防形势渐趋平缓 228
二、海防活动 236
三、海防军备渐趋废弛 239
第二节 海防设施的整顿和完善 247
一、沿海州县、卫所城池的修建 248
二、调整某些卫所位置 254
三、戚继光对山东海防的整顿 254
四、嘉靖倭患时期辽东巡抚江东对辽东海防的部署 258
第三节 北部沿海地区相关职官调整 259
一、设立沿海总督 259
二、设立沿海巡抚 262
三、建立兵备道、海防道 272
四、其他 319
第五章 援朝御倭战争期间的北部海防体制 322
第一节 援朝御倭战争爆发之际的海防形势及廷臣应对 322
一、援朝御倭战争爆发前后的形势 323
二、大臣们对于援朝御倭战争的争论 324
第二节 地方军政要员对北部海防的整饬 327
一、郑汝璧对山东海防的部署 328
二、万世德、汪应蛟对北部海防的部署 341
三、蓟辽总督对北部海防的经营 357
第三节 宋应昌、邢玠对北部海防的经营 361
一、援朝御倭战争前期宋应昌对北部海防的经营 362
二、援朝御倭战争后期邢玠对北部海防的经营 388
第四节 明朝政府对北部海防的调整 400
一、调整兵力部署 400
二、调整将领、官员部署 409
三、设置海防官 409
第五节 北部沿海州县官员对当地海防的部署 429
一、修建城池、敌台 429
二、地方官、士绅对海防的建议和整顿 432
第六节 朝臣对北部海防的建议 442
一、内阁大臣对当时海防的建议——以沈一贯、张位为例 443
二、北部沿海籍贯官员对当地海防的看法——以冯琦为例 450
三、在北部沿海任职官员对海防的看法——以王士性为例 456
第七节 援朝御倭战争后廷臣对于朝鲜善后事宜的争论 459
一、会议的背景 459
二、会议内容 462
第六章 万历末至启、祯时期北部海防体制的调整 472
第一节 明末北部海防形势 472
一、援朝御倭战后北部海防的迅速衰落 473
二、女真势力崛起后对北部海防的威胁 474
第二节 熊廷弼、毛文龙对北部海防的经营 478
一、熊廷弼与“三方布置”方略 478
二、毛文龙与“海上长城”的构建 480
第三节 登莱巡抚对山东海防的建设 493
一、陶朗先 493
二、袁可立 499
三、武之望 500
四、李嵩 502
五、孙国桢 504
第四节 天津巡抚对北部海防的建设 507
一、毕自严 507
二、李邦华 513
三、黄运泰 524
第五节 北部沿海地方州县海防建设 525
一、赵秉忠对青州海防的建议 526
二、王献吉对胶州海防的整饬 535
三、常康对登莱地区海防的建议 538
第六节 北部沿海海防职官设置 545
一、辽东经略(督师) 545
二、天津巡抚 549
三、登莱巡抚 552
四、山永巡抚 567
五、登莱总兵、副总兵 567
六、东江总兵 573
七、天津总兵(副总兵) 574
八、登州监军道、招练道 575
九、金州海防同知 576
第七章 明代北部海防体制的得与失 579
一、海防之得 579
二、海防之失 585
附录 明代北部沿海海防大事记 589
参考文献 608
后记 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