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羽衣甘蓝育种技术 3
1羽衣甘蓝系统分类学地位 3
1.1近缘种及变种 3
1.2遗传多样性 4
2羽衣甘蓝繁殖生物学 6
2.1植物形态 6
2.1.1营养生长期形态 7
2.1.2生殖生长期形态 7
2.2传粉受精与种子发育 8
3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 9
3.1叶型 9
3.2叶色 10
3.3其他相关农艺性状 11
4羽衣甘蓝育种目标 12
4.1改善品质 12
4.1.1改善观赏品质 12
4.1.2改善食用品质 13
4.1.3切花型品种的选育 13
4.2提高抗性 14
4.2.1提高抗虫能力 14
4.2.2选育耐低温品种 14
4.2.3选育晚抽薹品种 14
4.3其他 14
4.3.1选育雄性不育系 14
4.3.2选育自交不亲和系 14
5羽衣甘蓝育种方法与成果 15
5.1远缘杂交与回交 15
5.1.1远缘杂交 15
5.1.2回交 22
5.2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 25
5.2.1细胞质雄性不育 26
5.2.2细胞核雄性不育 32
5.2.3雄性不育系的利用 34
5.3自交不亲和杂种优势利用 36
5.3.1自交不亲和性的测定方法 37
5.3.2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 38
5.3.3自交不亲和系选育 41
5.4单倍体育种技术 44
5.4.1人工诱导单倍体的途径 45
5.4.2单倍体的鉴定 50
5.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50
6羽衣甘蓝新品种保护与审定(备案) 52
6.1新品种保护 52
6.1.1新品种保护的意义 52
6.1.2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程序 53
6.2新品种审定与备案 54
7羽衣甘蓝杂交种制种技术 56
7.1播种 56
7.1.1播种时间 56
7.1.2播种方式 56
7.1.3苗期管理 57
7.2定植 57
7.2.1定植时期 57
7.2.2整地、施肥 57
7.2.3定植方式 57
7.2.4父母本比例 57
7.3田间管理 58
7.3.1温度 58
7.3.2湿度 58
7.3.3养分 58
7.3.4病虫防治 59
7.3.5光照 59
7.3.6搭架 59
7.4杂交 59
7.4.1隔离 59
7.4.2去杂去劣 59
7.4.3植株调整 60
7.4.4杂交 60
7.5种子采收与清选 60
下篇 羽衣甘蓝栽培技术 63
8羽衣甘蓝栽培与应用概况 63
8.1羽衣甘蓝栽培概况 63
8.2羽衣甘蓝应用形式 63
8.2.1观赏应用 63
8.2.2食用 68
9羽衣甘蓝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0
9.1温度 70
9.1.1耐寒能力 70
9.1.2耐热能力 70
9.2光照 70
9.2.1光照强度 70
9.2.2光照时数 71
9.3水分 71
9.4土壤及养分 71
10羽衣甘蓝繁殖方法 73
10.1播种 73
10.2扦插 73
10.3组织培养 73
11羽衣甘蓝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75
11.1育苗 75
11.1.1苗床育苗 75
11.1.2穴盘育苗 76
11.2整地 77
11.2.1整地深度 77
11.2.2整地时间 77
11.2.3整地方法 78
11.2.4作畦或作垄 78
11.3定植 78
11.3.1田间定植 78
11.3.2营养钵定植 78
11.4水分管理 79
11.5养分管理 79
11.6稀盆 79
11.7中耕除草 80
11.8病虫害防治 80
11.8.1病害 80
11.8.2虫害 83
12采收 86
附图 87
羽衣甘蓝营养生长期植物形态 87
羽衣甘蓝生殖生长期植物形态 88
羽衣甘蓝杂种优势利用 89
羽衣甘蓝离体培养 90
羽衣甘蓝主要观赏性状与应用形式 91
羽衣甘蓝新品种 92
羽衣甘蓝主要病害 93
羽衣甘蓝主要虫害 94
参考文献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