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诗的起源 1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 1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6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9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 13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 15
第二章 诗与谐隐 24
一 诗与谐 24
二 诗与隐 34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47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52
一 诗与直觉 54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56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 61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 68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 73
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82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97
一 “表现”一词意义的暧昧 97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联贯性 100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 106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 110
五 “诗意”、“寻思”与修改 113
六 古文与白话 115
第五章 诗与散文 120
一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 120
二 实质上的差异 124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 127
四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 128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 136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 137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141
一 节奏的性质 143
二 节奏的谐与拗 146
三 节奏与情绪的关系 149
四 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 152
五 诗的歌诵问题 155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159
一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 159
二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161
三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 166
四 莱辛学说的批评 171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179
一 声的分析 179
二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 181
三 中国的四声是什么 185
四 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 191
五 四声与调质 194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202
一 顿的区分 202
二 顿与英诗“步”、法诗“顿”的比较 207
三 顿与句法 209
四 白话诗的顿 213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215
一 韵的性质与起源 215
二 无韵诗及废韵的运动 217
三 韵在中文诗里何以特别重要 219
四 韵与诗句构造 222
五 旧诗用韵法的毛病 224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227
一 自然进化的轨迹 227
二 律诗的特色在音义对仗 232
三 赋对于诗的三点影响 241
四 律诗的排偶对散文发展的影响 247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250
一 律诗的音韵受到梵音反切的影响 250
二 齐梁时代诗求在文词本身见出音乐 254
附:替诗的音律辩护——读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后的意见 261
第十三章 陶渊明 296
一 陶渊明的身世、交游、阅读和思想 296
二 陶渊明的情感生活 303
三 陶渊明的人格与风格 310
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318
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