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凤阳》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玉润著
  • 出 版 社:合肥:黄山书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6309446
  • 页数:8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阐述了明太祖朱元璋与其出生地凤阳的渊源关系,探讨了明中都的兴废、明祖陵的变迁与凤阳府的变迁关系,对了解朱元璋与凤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序&柯文辉 1

自序&夏玉润 1

第一章 孕龙之基 1

第一节 从建置沿革看凤阳历史轨迹 3

第二节 大禹治水开创了凤阳的文明 12

第三节 汉以前的凤阳楚文化 22

一 三代时期的淮夷 23

二 吴楚双雄争凤阳 28

三 以楚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特征 31

第四节 唐宋时期的凤阳道家文化 38

一 人物 39

二 名景 50

三 道家文化的特征及其表现 52

第二章 龙飞淮甸 63

第一节 出生钟离 63

一 漂泊家世 65

二 神奇出生地 67

第二节 村竖牧童 78

第三节 钟离之西乡 81

第四节 孤村庄天难 88

第五节 於皇游方僧 95

第六节 濠州内讧 110

第七节 滁和困地 117

第八节 桑梓情深 128

一 报恩汪刘 134

二 父老乡亲情 143

第三章 中都兴废 144

第一节 明中都的兴建 144

一 明中都兴废的历史背景及明初三都 155

二 中都城址的卜选 155

三 明中都的营建 164

第二节 明中都的罢建 176

一 罢建中都的过程 176

二 破“罢中都役作”之谜 181

第三节 明中都的布局 198

一 中国历代都城布局简述 199

二 明中都的规划布局 212

三 明中都的布局对南京、北京城的影响 234

第四节 明中都的建筑及其遗址 237

一 中都外城 237

二 禁垣 238

三 中书省 大都督府 御史台 238

四 太庙 太社坛 太稷坛 239

五 中都城隍庙 开国功臣庙 239

六 中都国子监 历代帝王庙 240

七 会同馆 百万仓 242

八 苑囿 观星台 242

九 圜丘 方丘 朝日坛 夕月坛 山川坛 243

十 钟楼 244

十一 街坊 245

十二 水关 247

第五节 中都皇城 248

一 皇城的布局 248

二 皇城的变迁 266

三 皇城遗址 268

第六节 中都鼓楼 288

一 鼓楼沿革 288

二 中都鼓楼的规制 294

三 中都鼓楼的变迁与现状 302

第七节 字砖 304

一 地名砖 306

二 卫所砖 311

三 五行砖 313

四 字号砖 315

五 其他类型砖 316

六 城砖的烧制及运输 317

第八节 龙兴寺 322

一 龙兴寺的营建及其建筑 322

二 朱元璋与《御制大龙兴寺律僧法》 327

三 龙兴寺的变迁 330

四 慧庆重修龙兴寺 334

五 龙兴寺的遗迹、遗物 342

附录一:龙兴寺碑文 347

附录二:御制大龙兴寺律僧法 348

第四章 龙脉皇陵 353

第一节 皇陵的营建 354

一 第一次营建 355

二 第二次营建 360

三 第三次营建 364

第二节 皇陵的建筑及其布局 367

一 中国历代陵寝规制概述 367

二 北宋皇陵的建筑布局简述 373

三 皇陵的建筑及其布局 376

四 皇陵布局的特点 381

五 皇陵布局对明清陵的影响 399

第三节 皇陵石刻 402

一 中国历代陵寝石刻规制概言 402

二 皇陵石刻布局的特点 406

三 皇陵神道及石刻简介 412

附录:皇陵碑文 424

第四节 皇陵的特殊功能 426

一 朱元璋的孝道及祭陵活动 427

二 教育皇子们的基地 433

三 朱棣与皇陵 435

第五节 皇陵管理守护机构 439

一 祠祭署 440

二 皇陵卫、陵垣卫 446

三 守陵太监 449

第六节 皇陵祭祀礼制 450

一 常祭 451

二 遣祭 457

三 躬祭 461

四 陵山之祭 464

五 祭陵带来的沉重徭役 466

第七节 陵区、禁山管理制度 467

第八节 明代皇陵的变迁和明末“凤阳之变” 474

一 明代皇陵的变迁 475

二 明末“凤阳之变” 477

附录:明代皇陵自然灾异、陵寝建筑修葺表 482

第九节 清代明皇陵的变迁与现状 485

第十节 泗州祖陵 496

一 祖陵寻迹 496

二 祖陵的营建 499

三 祖陵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508

四 祖陵祭祀规制 512

五 祖陵的变迁及现状 514

第十一节 明代其他坟墓 517

一 十四王妃坟 517

二 扬王坟 522

三 徐王坟 525

四 其他坟墓 527

五 凤阳陵、坟的特点及其影响 529

第五章 帝乡沉浮 532

第一节 凤阳府的变迁及府城的营建 533

一 明中都的营建使凤阳府成为大明王朝的京都首府 533

二 “凤阳”名称的文化内涵 536

三 明中都的罢建对凤阳府行政建置的影响 537

四 废弃的中都外城给凤阳带来的苦难 538

五 凤阳府的衰亡及蚌埠市的诞生 549

第二节 明代凤阳官吏 552

一 凤阳公署 552

二 凤阳官员的设置 564

三 胥吏与幕僚 572

四 官府压榨十羊九牧 576

第三节 中都留守司及八卫一所 579

一 兴建中都时的凤阳军事机构 579

二 中都留守司的设置 583

三 中都留守司八卫一所的布局及凤阳县人口的组成 586

四 中都留守司八卫一所的任务 588

五 军士们的苦难 593

第四节 封建社会的特殊监狱:高墙 607

一 朱元璋是高墙设立的奠基人 607

二 高墙的始建年代 610

三 高墙罪宗的罪行及押入高墙的法定程序 617

四 高墙的布局与制度 631

五 高墙的合并、迁移之议及闲宅的出现 644

六 高墙的历史意义及对凤阳的影响 648

附表一:明初罪宗禁锢凤阳情况表 654

附表二:禁锢高墙的皇室罪宗表 655

附表三:高墙庶人释放情况表 663

第五节 凤阳人口的组合与流动 666

一 明初移民于凤阳的缘由及经过 666

二 军籍移民、罪犯移民和自由移民 685

三 明初江浙文人的耻辱地—凤阳 696

四 方行在凤阳的事迹 709

五 移民的分布 714

六 移民的逃亡 738

七 凤阳移民运动的特点 750

第六章 凤凰梦痕 753

第一节 移民后的凤阳文化 754

一 雅文化的进入与消长 755

二 俗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764

第二节 凤画 778

一 凤凰渊源 779

二 朱元璋与“皖北三绝” 782

三 贫穷苦难中挣扎的凤画艺人 786

四 传统凤画的艺术特点 788

五 凤画现状 792

六 凤画与明清凤阳民间艺术 798

后记 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