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 理论意义 2
1.1.2 实践意义 3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3
1.2.1 碳信息 3
1.2.2 自愿性披露 4
1.2.3 合法性 4
1.3 研究内容与逻辑结构 5
1.3.1 研究内容 5
1.3.2 逻辑结构 6
1.4 研究方法 7
第2章 文献述评 9
2.1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10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10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1
2.2 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12
2.2.1 基于公司特征的视角 13
2.2.2 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14
2.2.3 基于合法性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15
2.3 公司社会责任及其信息披露理论评述 16
2.3.1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评述 16
2.3.2 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评述 16
2.4 公司碳信息披露及其评述 17
2.4.1 碳披露项目 18
2.4.2 碳信息披露的其他研究 21
2.4.3 现有文献评述 21
第3章 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制度背景和理论基础 23
3.1 国际低碳浪潮与碳信息披露 23
3.1.1 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蓬勃发展 23
3.1.2 国际贸易中绿色低碳标准对中国企业的外部压力 25
3.1.3 跨国企业对中国企业承担碳减排责任的影响 26
3.1.4 国际组织对中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推动 26
3.2 中国经济战略转型大背景与公司碳减排责任及其信息披露 28
3.2.1 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企业碳减排责任 28
3.2.2 公众的低碳意识与公司碳减排社会责任 29
3.2.3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0
3.3 碳排放及其信息披露的相关政策分析 31
3.3.1 “绿色信贷”政策与债务融资 31
3.3.2 “绿色证券”政策与股权融资 31
3.4 合法性与碳信息披露 32
3.4.1 合法性基本理论 32
3.4.2 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理论 34
3.4.3 合法性与公司碳信息披露供求分析 36
3.5 本章小结 39
第4章 公司碳信息自愿性披露指数 41
4.1 样本分布 41
4.2 年报中碳信息自愿性披露情况的初步分析 43
4.3 碳信息自愿性披露指数的建立 45
4.3.1 信息披露评价方法述评 45
4.3.2 碳信息自愿性披露指数的评价框架 46
4.3.3 样本公司碳信息自愿性披露指数的评定及信度分析 50
4.4 碳信息自愿性披露指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4
4.4.1 碳信息自愿性披露指数的整体描述分析 54
4.4.2 碳信息披露指数的行业差异分析 56
4.5 本章小结 60
第5章 公司特征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 62
5.1 引言 62
5.2 公司特征的界定 63
5.3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64
5.3.1 公司结构特征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 64
5.3.2 公司业绩特征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 66
5.3.3 公司市场特征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 68
5.4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 70
5.4.1 样本说明 70
5.4.2 模型设定 71
5.4.3 变量定义 71
5.4.4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73
5.5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74
5.6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76
5.6.1 实证结果 76
5.6.2 稳健性检验 81
5.6.3 结论 82
5.7 本章小结 83
第6章 公司内部治理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 85
6.1 引言 85
6.2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界定 86
6.3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86
6.3.1 股权结构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 87
6.3.2 董事会特征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 89
6.3.3 监事会特征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 93
6.3.4 高管持股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 93
6.4 样本选择及模型设定 94
6.4.1 样本选择 94
6.4.2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94
6.4.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96
6.5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99
6.6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101
6.6.1 实证结果 101
6.6.2 稳健性检验 109
6.6.3 结论 111
6.7 本章小结 112
第7章 外部媒体监督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 114
7.1 引言 114
7.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114
7.2.1 媒体监督与上市公司碳信息自愿性披露 114
7.2.2 媒体监督、公司内部治理与上市公司碳信息自愿性披露 116
7.3 样本选择及模型设定 119
7.3.1 样本选择 119
7.3.2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119
7.3.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122
7.4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124
7.5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130
7.5.1 实证结果 130
7.5.2 稳健性检验 137
7.6 本章小结 141
第8章 结论 142
8.1 研究结论 142
8.2 政策建议 144
8.3 本书特色与创新之处 146
8.4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147
8.4.1 研究局限 147
8.4.2 未来研究展望 148
译名对照表 149
参考文献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