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华夏热土孕育孔子儒学第一章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 3
第二章 孔子简传 7
第三章 古今中外名人对孔子儒学的评价 16
第四章 历史文化圣地——曲阜 24
第二篇 “四书”要义第一章 《论语》 27
第二章 《大学》 43
第三章 《中庸》 45
第四章 《孟子》 48
第三篇 “五经”是孔子编写的人道主义光辉文献第一章 编写《易经》,弘扬“天人合一”的人道主义 55
第二章 编写《尚书》,树立人道主义的典范 60
第三章 编写《春秋》,以人道主义辨是非 76
第四章 编写《礼经》,阐述人道主义法规 79
第五章 编写《诗经》,树立人道主义的文艺观 81
第四篇 孔子缔造科学人道主义第一章 孔子以“人性本善”原理缔造人道主义 89
第二章 伦理道德是人道主义的主干 91
第三章 君子精神是人道主义的精华 94
第四章 孔子提出儒行十七条作儒者准则,缔造儒家学派 96
第五章 人道主义是经济工作的灵魂 99
第六章 仁政德治是实现人道主义的关键 106
第七章 教育革命,是孔子对人道主义的重大实践 109
第八章 宣扬天地人三才和谐共存,保护自然生态 112
第九章 崇尚科学高雅的志趣 113
第十章 讲究情欲合适康乐活泼的养生之道 116
第五篇 孔子儒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第一章 孔子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121
第二章 反孔儒的历史教训 123
第三章 汉朝儒学大复兴 126
第四章 隋朝兴盛与速亡的教训 131
第五章 唐朝儒者的重大贡献 133
第六章 以儒治国的宋朝盛世 143
第七章 蒙古元初重视尊孔崇儒 151
第八章 明朝儒者风采 153
第九章 清朝初期,重视尊孔弘儒,巩固江山 157
第十章 孔子儒学对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 160
第十一章 孔子儒学在香港、澳门 164
第六篇 孔子儒学与宗教信仰第一章 道教 170
第二章 佛教 175
第三章 耶稣基督教 178
第四章 伊斯兰教 181
第五章 孔子儒学与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比较 185
第七篇 孔子儒学的国际光辉第一章 儒学在日本 189
附录:孔子教育思想的实践者——访日本江户川学园取手中学校长高桥键弥 191
第二章 儒学在韩国 194
附录:儒学思想扎根韩国学子心中 196
第三章 儒学在越南 198
第四章 儒学在印度尼西亚 199
第五章 儒学在马来西亚 200
第六章 儒学在欧美国家 202
附录:读美国《独立宣言》有感 207
第八篇 儒学哲理是仁义豪杰进行社会改革的宝典第一章 缔造兰芳共和国的华侨罗芳伯 211
第二章 维新变法领袖康有为 213
第三章 与时俱进的国学大师梁启超 215
第四章 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 217
第五章 革命豪杰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的重大贡献 220
第九篇 孔子儒学与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章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 231
第二章 君子品格的刘少奇 236
第三章 “智仁勇”三达的张闻天 245
第四章 被称为“党内的妈妈”的任弼时 254
第五章 大智大仁大勇的彭德怀 255
第六章 睿智善谋、勇立奇功的叶剑英 265
第七章 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271
第八章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弘儒决策 276
第九章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弘儒决策 303
第十篇 儒学渊源彰显的中外名人第一章 爱国弘儒的楷模陈焕章 317
第二章 爱国弘儒的楷模汤恩佳 320
第三章 爱国华侨领导人陈嘉庚 336
第四章 多行善举的“澳门王”何贤及其儿子何厚铧 340
第五章 香港爱国儒商李嘉诚 350
第六章 邵逸夫博士的创造与博爱 361
第七章 珍藏书画,献给人民,不交子孙——石景宜先生的儒雅风采 366
第八章 铁肩担仁义的优秀经济学家吴敬琏 370
第九章 中华民族的好后代冯洪志 374
第十章 大同宗师,泽被环宇——江泽民的老师、20世纪传奇式全才顾毓琇 377
第十一章 “华裔女杰”赵小兰 384
第十二章 留英华人的荣耀宋永华 387
第十三章 莫斯科的“孔夫子”列·谢·贝列罗莫夫 390
第十一篇 李光耀与以儒治国的新加坡第一章 推行以儒治国的李光耀 397
第二章 儒学在新加坡 407
第十二篇 新时代弘儒旗帜飘扬第一章 中国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儒风沐后世 411
第二章 东坡儒雅,西湖博爱 415
第三章 抱忠怀洁遭贬谪十贤士浩气播雷州 417
第四章 “宁为直剑折”的袁崇焕形象永驻故土 421
第五章 岭南大儒陈白沙纪念馆焕发新貌 424
第六章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大同爰跻,祖国以光——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 426
第七章 高扬孔子思想的南京大学 430
第八章 好书记吴仁宝带领华西村民从小康奔大同 436
第九章 吸取孔子智慧,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440
第十章 北京大学启动《中华儒藏》编纂工程 443
诗歌三首 444
跋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