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 历程 1
家史简况 1
我的祖父 3
我的父亲 4
父亲受害始末 7
我的历程 17
童年学生时代 17
步入社会 服务警政 20
起义 26
镇反运动 27
革大学习 28
调回盘县工作 29
“三反”运动 34
“五反”运动 38
贸易干校学习 39
“肃反”运动 40
两间草房见真情 50
缘份 51
我成了“地主分子” 54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 55
十年浩劫 在劫难逃 58
救命的黑沙锅 64
亲友之情 66
冲破禁锢 包产到户 71
拨乱反正沉冤得雪 72
妻子复职 来之不易 79
岳父家庭遭遇与结局 81
宣传党的政策 帮助多人申诉成功 87
晚晴 纪事 90
参加政协 90
参加台联 91
参加海外联谊会 92
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95
文史与统战 96
刘达人博士高度赞誉《黔西南州政协文史资料》 100
以文史广交朋友——结识德高望重的刘斐章老先生 108
参政 议政 118
坚持治理整顿 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 118
总结经验教训 加强监督管理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123
纪念黔西南州和平解放四十周年 127
紧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而努力——庆祝建国四十二周年座谈会发言 130
庆祝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五十周年——民盟在昆明开展抗日爱国民主运动的点滴回顾 135
做好台胞台属工作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140
各族各界1992年迎春座谈会大会发言 145
认真做好对台工作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150
批判李登辉台独谬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全国政协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的发言 157
为老年人办几件实事 160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感想和建议 162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感想和建议 166
追思 缅怀 170
参加武昌首义的贵州人邓汉祥先生传略 170
《邓汉祥文集》出版前后 191
乡贤龙学经先生 200
缅怀张凤祥先生 211
一个蒙冤受屈者的昭雪故事——我与张道儒先生的交往 217
通讯 感言 221
交朋友 寄真情——与台湾刘达人博士交往点滴 221
《乡情集粹》黔西南盘江八属海外联谊会的诞生 228
盘县思源图书馆落成典礼观感 231
兴义简讯 238
贵州省政府新聘参事馆员40名 240
敬老崇文以史资治——纪念贵州文史研究馆建馆四十五周年 242
为金国楠先生出版诗文集倡议书 246
为两岸亲情搭桥的张家豪先生 249
推进两岸文化交流 增进两岸同胞共识 255
贵州督军兼省长刘显世墓碑出土重见天日 263
兴建盘南电厂大益家乡致台湾亲友们的信 266
海峡两岸一家亲 269
重叙天伦泣不成声 271
旅台同胞的心声 273
附录 275
信函 交友 275
致贵州省政协龙志毅主席的信 275
贵州《文史天地》杂志社来信 277
致民革贵州省委 贵州黄埔同学会的信 278
省政府参事刘铁轮先生来信 280
致省委统战部伍席源部长的信 282
台湾高雄潘大成先生来信 284
台北杨维武先生来信 287
台北谢炯生来信 290
台北瞿大廷先生来信 292
台湾马空群先生来信 294
复马空群先生信 295
台湾刘达人博士来信 297
台北余钟骥先生来信 299
台北丁慰慈先生来信 300
台湾《黔人杂志》李永久主编来信 301
陈福桐先生来信 303
张凤祥老师来信 304
致张凤祥先生信 307
鄢文院长来信 309
昆明刘达翠女士来信 312
童年好友项思信复信 314
赠诗 情谊 316
陈福桐先生以诗代信 316
陈福桐先生赠诗词、墨宝三幅 316
盛永祜先生赠诗 317
盛永祜先生赠诗并书条幅 317
司浩老师赠诗并书条幅 318
魏驰新先生赠诗并书条幅 319
陈群、梁妙常老师赠诗 319
田连?先生赠诗 320
金国楠等四位老友的贺词 320
老友叶国仁君赠诗五首 321
刘汉章先生等书楹联相赠 324
王峙苍老先生等书楹联相赠 324
龙学经陈光林夫妇赠诗并书条幅 325
文章 评介 326
情系两岸 高风亮节——记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黔西南州政协常委钱廷昌先生&鲍吉锐 326
《贵州政协报》到台湾&记者 罗世庆 332
发挥桥梁作用 促进两岸交流——记州政协委员钱廷昌&记者 陶昌武 334
一位老委员的心声——访州政协委员钱廷昌&记者 袁俊 336
又是中秋月圆时——州政协常委、州台联副会长钱廷昌访问记&记者 雷天佑 338
《张凤祥先生文集》前言&张凤祥 341
《昨夜星辰昨夜风》后记&金国楠 342
《刘氏家史》后记&刘达瑀 345
《盘江历史风云人物》后记&编委会 347
《刘氏庄园》后记&编委会 349
《学步集》后记&刘达瑀 350
后记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