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由来及选题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资料概述 4
第三节 本书研究视角与方法 17
第四节 特色、创新之处及难点 18
第五节 研究主要内容以及章节安排 20
第一章 冷战时期的印美核关系 22
第一节 印美在核领域的初步交往:合作与分歧 22
第二节 1961年乔治·麦吉备忘录 25
第三节 印美关于NPT条约的认知分歧 27
第四节 1971年美国航母“企业号”驶入孟加拉湾 30
第五节 印度“和平核爆炸”对印美核关系的冲击 32
第六节 印美关于《塔拉普尔协议》的分歧与协调 36
第七节 1986—1987年印巴“黄铜钉”危机 38
第八节 1988年拉吉夫·甘地“行动计划” 40
第二章 印度公开核武化与印美核关系 44
第一节 印美彼此新认知与印美关系新发展 44
第二节 冷战后初期印美围绕核问题的分歧升级 49
第三节 冷战结束后初期印度国内核辩论 54
第四节 印度公开核试验对印美核关系的冲击 58
第五节 学术界关于印度公开核试验动因解读 63
第六节 复杂的系统效应:印度核选择中的美国因素 68
第七节 公开核试验后印度对美核外交 73
第八节 印度核外交话语分析 77
第三章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印美核关系再调整 82
第一节1998年印度核试后印美核对话与核关系再调整 83
第二节 印美关于核问题的二轨道交流 88
第三节 印美核关系调整动因——外部环境因素 93
第四节 印美核关系调整动因——社会学习因素 96
第五节 关于印美核关系调整之中国因素的解读 99
第四章 印美民用核合作谈判的双层博弈分析 108
第一节 双层博弈理论介绍与印美民用核合作谈判历程回顾 108
第二节 印美第一层次谈判分析 111
第三节 印美双方首席谈判者角色分析 124
第四节 印美各自国内获胜集合 126
第五节 印美对《123协议》的不同解读与辛格政府“非故意违约” 142
第六节 印美国内对《123协议》批准与印美核协议的执行情况 147
第七节 印度多元化国际核能外交 151
第五章 印美核关系与国际核秩序 158
第一节 冷战后时期的国际核秩序与印美各自角色扮演 159
第二节 不对称理论与印美在国际核不扩散问题上的矛盾分歧 162
第三节1998年核试验后印度与国际核机制的互动关系 167
第四节 美国国内安全、军控专家对印度核身份的认知调整与固化 173
第五节 2005年印美核协议的签署:重塑国际核秩序? 178
第六节 新身份构建?——印度成为NSG成员国的前景分析 181
第七节 奥巴马“无核世界”构想以及核裁军倡议:印度的回应 188
第六章 印美核关系与南亚地区安全 193
第一节 冷战后南亚地区安全环境 193
第二节 印巴冲突中的核因素与美国外交:1999年卡吉尔冲突与2001—2002年印巴军事对峙 198
第三节 关于印巴核威慑稳定性评估 205
第四节 印巴核信任建设 210
第五节 印美对核恐怖主义的防范 214
第六节 印美对地区核军控的不同理解 220
第七节 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巴基斯坦的解读与回应 225
第八节 中巴核能合作:印美各自解读 229
结论 233
参考文献 243
附录 274
致谢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