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力资源会计的经济学基础 1
1.1 人力资源若干经济学问题研究 1
1.1.1 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问题 1
1.1.2 人力资源的产权问题 3
1.1.3 人力资源的契约与制度问题分析 9
1.2 会计本质之产权关系运动论 11
1.2.1 关于会计本质探讨的渊源 12
1.2.2 受托责任论与会计契约论之异同比较 13
1.2.3 产权关系运动论:会计本质的再探讨 14
1.3 人力资源会计的经济学分析 20
1.3.1 人力资源会计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20
1.3.2 人力资源会计的制度与技术条件 22
第2章 人力资源会计的管理学基础 27
2.1 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及其主体 27
2.2 人力资源价值及其激励 29
2.2.1 人力资源的成本价值及其激励 30
2.2.2 人力资源的产出价值及其激励 31
2.2.3 人力资源的收益价值及其激励效果 33
2.3 人力资源价值的波动性及其约束 35
2.3.1 人力资源成本价值及其约束 35
2.3.2 人力资源的产出价值及其约束 37
2.3.3 人力资源的收益价值及其约束 39
2.4 “人力资源品”的自制或外包 43
2.4.1 “人力资源品自制”的相关成本与收益 43
2.4.2 “人力资源品外包”的相关成本与收益 44
2.4.3 “人力资源品”自制或外包的比较 45
第3章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与应用性困境 47
3.1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 47
3.1.1 人力资源会计姗姗迟来 47
3.1.2 人力资源会计的萌生 48
3.1.3 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50
3.2 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及其困惑 55
3.2.1 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 55
3.3 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障碍及其突破 59
3.3.1 发达国家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主要障碍 59
3.3.2 我国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主要障碍 63
3.3.3 对人力资源会计应用困境突破的反思性研究 70
第4章 人力资源会计若干基础问题研究 72
4.1 人力资源会计主体 72
4.2 人力资源会计对象 73
4.3 人力资源会计内容与要素 75
4.4 人力资源会计服务对象 76
4.5 人力资源会计的原则 77
4.5.1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或原则 77
4.5.2 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中的要求或原则 78
4.5.3 人力资源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79
第5章 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问题研究 81
5.1 人力资源的层次性分析 81
5.2 人力资源的基本业务及其会计确认 82
5.2.1 人力资本层次 82
5.2.2 人力资产层次 83
5.2.3 其他人力资源层次 85
第6章 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问题研究 86
6.1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若干基础性问题探讨 86
6.1.1 人力资源的经济学计量与会计计量 86
6.1.2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及其选择 99
6.2 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难题及其解决基础 102
6.2.1 有限理性的自认: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哲学基础 103
6.2.2 人力资源的产权状况: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产权基础 104
6.2.3 工程化还是社会化: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理念基础 105
6.3 人力资源成本价值的计量 108
6.3.1 基本界定 108
6.3.2 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计量 109
6.3.3 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计量 112
6.4 人力资源产出价值的计量 113
6.4.1 基本思路的酝酿与提出 113
6.4.2 “基于价值链的人力资源产出价值计量模式”的设计 118
6.4.3 “基于价值链的人力资源产出价值计量模式”的实施 124
6.5 人力资源收益价值的计量 125
6.5.1 人力资源收益价值的数额 125
6.5.2 人力资源收益价值的所占份额 127
6.5.3 人力资源收益价值的公平性 130
第7章 人力资源会计系统的构建 136
7.1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收集系统 136
7.1.1 关于人力资源的“财务会计程序”的设计 136
7.1.2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程序”的应用 138
7.2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分析与报告系统 140
7.2.1 人力资源产出价值分析程序 140
7.2.2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报告系统 140
7.3 人力资源会计系统应用的制度与技术条件 144
7.3.1 制度条件 144
7.3.2 技术条件 148
第8章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计量尝试——来自颐而康的案例研究 150
8.1 理论回顾 150
8.2 案例研究 153
8.2.1 研究设计 153
8.2.2 研究实施 154
8.2.3 案例测算 157
8.2.4 研究结论 157
参考文献 159
后记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