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述 2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现状要点 2
2 技术能力评价 16
关于汽车产业技术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16
一、汽车产业技术能力及其评价 16
二、汽车产业技术能力定量评价体系框架 20
三、基于评价指标的汽车产业技术能力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26
四、基于专家调查法的汽车产业技术能力评价 43
五、小结 49
3 产业发展环境 52
石油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为18%左右 52
交通领域石油消费占比接近50% 53
交通领域石油消费中近80%用于汽车 54
石油进口依存度已接近60% 55
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提升至1.66% 56
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 57
单车道路资源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各地汽车保有密度相差悬殊 58
排放标准全面升级到国Ⅳ,部分地区进入国V 59
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条件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持平,CO不升反降 60
单车污染物排放强度不断降低 61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实施即将进入第四阶段 62
第四阶段油耗标准大幅加严单车限值和目标值,高整备质量段尤甚 63
汽车生产和消费持续快速发展 64
4 技术应用状况 66
节能环保安全 66
乘用车中柴油车份额仅为0.3% 66
汽油乘用车缸内直喷技术应用快速增长,占比仍低 67
汽油乘用车涡轮增压技术应用比例为15% 68
自动变速器占比逐年提高,AT为市场主流,其次是DCT和CVT 69
五挡变速器为市场主流,但多挡化趋势明显 70
在先进供油技术和先进进气技术应用上,自主品牌远落后于合资品牌 71
在先进自动变速器技术应用上,自主品牌同样落后于合资品牌 72
乘用车油耗与排量、整备质量反向变化体现技术进步 73
主流排量区间为1~1.6L,但车型结构出现大型化趋势 74
合资企业平均油耗下降幅度东风日产最大,小型化、轻量化和采用先进技术使然 75
自主品牌企业平均油耗下降幅度长城汽车最大,主要是产品结构改变所致 76
从企业平均油耗和平均排量分布看处于低油耗区和高油耗区企业 77
从企业平均油耗和平均整备质量分布看处于低油耗区和高油耗区企业 78
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但生产尚未形成规模 79
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起步较晚,企业发展亟需迎头赶上 80
获C-NCAP五星的测评车比例逐年提高至90%以上 81
乘用车安全气囊采用率接近80% 82
乘用车ABS采用率在65%左右 83
新能源汽车 84
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相对于2020年目标的完成率为2.4% 84
截至2014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11.95万辆 85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为0.3% 86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品性能达到国际主流水平 87
高性能纯电动汽车技术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 88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拉大 89
新能源汽车累计示范推广规模为4.64万辆 90
示范推广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较集中 91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加氢站建设差距较大 92
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2015年推广计划 93
磷酸铁锂电池占装车总容量95%以上,为汽车动力电池主导类型 95
百余家锂电池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仅两家达到10% 96
高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综合性能水平有待提高,生产成本略占优势 97
比亚迪从F3DM到秦的动力电池技术进步明显 98
排名前五的纯电动乘用车型和客车车型均装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99
车用电机系统各项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00
驱动电机产业有比较优势,电机系统向高效率、轻量化、小型化方向发展 101
轻量化 102
汽车轻量化包含设计、材料和制造技术三大研究方向,并非简单的材料替代 102
汽油乘用车整备质量每降低100kg,油耗降低0.5L/100km 103
自主品牌乘用车质量比功率高于外资品牌,轻量化水平较差 104
重型自卸车和载货车以载质量利用系数衡量的轻量化水平落后于国外品牌 105
自主品牌牵引车以挂牵比衡量的轻量化水平落后于国外品牌 106
车身参数化轻量化设计技术由联盟成员单位成功开发和应用 107
高强度钢在自主品牌乘用车白车身的应用比例达50% 108
我国乘用车单车平均用铝量不足100kg 109
我国乘用车单车平均用镁量不足1.5kg 110
奇瑞某车型非金属材料用量达200kg,占整车质量的16% 111
自主开发成功热冲压成形生产线,热冲压成形零部件开始应用 112
液压成形部件已开始应用,减重效果显著 113
辊压成形技术使长安某车身部件减重30% 114
激光拼焊技术应用广泛 115
变截面轧制技术已成功开发并应用 116
车联网 117
三网融合的车联网概念、内涵和应用 117
车联网各项关键技术构成“三纵四横”技术体系 118
车联网十二大技术领域或技术方向 119
车联网的功能 120
车联网助力自动驾驶汽车发展 121
车联网标准与规范体系 122
国内市场部分乘用车型的车联网系统 123
国内市场部分商用车型的车联网系统 124
5 研发能力基础 126
研发资金 126
汽车工业研发经费持续增加 126
不同产品生产企业中,整车生产企业研发经费最多 127
大型整车生产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 128
改装车企业中其他内资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最多 129
发动机生产企业中,大型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 130
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持续增加 131
研发队伍 132
汽车工业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32
不同产品生产企业中,整车生产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增速最快 133
大型整车生产企业研发人员数量最多 134
不同规模改装车生产企业研发人员数量连年增长 135
大型发动机生产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快速增长 136
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人员数量连年增长 137
2013年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成果丰硕 138
国家级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业务概况 139
2013年部分院校汽车专业教育资源及科研工作进展 141
6 技术研发趋势 144
标准规范 144
汽车行业国家强制性标准共计114项 144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规范开展单项技术规范项目63项 145
研发成果 147
2002—2014年共38个汽车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147
2001—2014年共35个项目获汽车科技进步奖特、一等奖 149
近五年我国汽车类科技成果登记总量增长超过50% 151
课题来源以自选项目和各级政府科技计划为主 152
来自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是汽车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主要体现形式 153
汽车类科技成果完成人呈现年轻化、高学历、高职称趋势 154
汽车类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结构部件、整车技术和发动机领域 155
专利申请 156
2013年中国汽车行业专利公开总量超8万件 156
2006—2013年汽车发动机专利公开数量增长4.9倍 157
发动机相关专利中实用新型数量占58% 158
2013年汽车底盘专利公开数量近3万件 159
2013年汽车底盘相关专利国内申请人申请数量接近2.5万件 160
汽车车身专利公开数量年均增长24% 161
2013年汽车车身专利中实用新型数量占58% 162
汽车电气专利公开数量增长速度最快 163
2013年汽车电气领域3种类型专利数量均较快增长 164
在四大领域汽车专利中,汽车底盘相关专利公开数量占比最大 165
国内申请人申请专利数量所占比重持续增大 166
发动机领域专利罗伯特·博世申请量最大 167
底盘领域专利吉利汽车申请量最大 168
车身领域专利吉利汽车申请量最大 169
电气领域专利吉利汽车申请量最大 170
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位列世界第三 171
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中国本土申请人申请量增势迅猛 172
纯电动汽车领域专利中国本土申请人专利申请量占91% 173
丰田为在中国申请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最多的公司 174
7 国外相关资料附录 176
欧盟轻型乘用车排放限值 176
欧盟轻型商用车排放限值 177
欧盟重型柴油车排放限值 179
日本轻型汽油车排放限值 179
日本轻型柴油车排放限值 180
日本重型汽油商用车排放限值 181
日本重型柴油商用车排放限值 181
美国点燃式发动机和城市公交车排放限值 182
美国压燃式发动机和城市公交车排放限值 184
美国轻型车排放限值 186
欧、美、日轻型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温室气体排放限值 187
欧、美、日轻型商用车燃油经济性/温室气体排放限值 187
2013年美国汽油乘用车不同发动机气缸数车型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的比例 187
1975—2013年美国轻型车发动机节能装置配备情况 188
1975—2013年美国乘用车变速器技术特性 191
部分安全装置在日本应用的起始年份 194
2012年日本生产的乘用车(含微型机动车)安全装置配备情况 195
2004—2013年欧、美、日汽车专利公开数量 196
2004-2013年部分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 197
2003—2013年部分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及占销售收入比重 200
2001—2013年全球21国汽车出口数量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