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基础物理 1
1.碰撞与质心系 3
2.二体问题与折合质量 9
3.直线运动 15
4.浅议功、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23
5.振动和波动以及振动、波动中的位相问题 32
6.波叠加时的能量佯谬 46
7.静力学问题中有关知识的透析 50
8.概念的形成是首要的,然后才是名称——谈“重力”的定义 65
9.如何理解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67
10.谈谈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70
11.内能和熵 81
12.浅析热学中常用的一些物理学经典思想方法 92
13.冷冻原子 98
14.电磁感应 100
15.磁单极子与超导线圈问题的困惑 110
16.稳恒电流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描述 114
17.直流电源与电路问题难点选析 124
18.交流电路的矢量法及其应用 138
19.电解质溶液导电问题 146
20.电磁波和LC振荡电路中电场和磁场的位相关系 154
21.导体的静电平衡与感应电荷 158
22.静电场中的带电体 163
23.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的相对性问题 167
24.透镜成像 172
25.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区别与联系 184
26.光的反射与折射 192
27.渗透中学物理的微观领域的重大研究 200
28.玻尔的原子模型 207
第二篇 近、现代物理 219
29.有关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若干问题 221
30.适合中学生学习的相对论 224
31.万有引力,从牛顿到爱因斯坦 235
32.宇宙学的人择原理 243
33.波粒二象性和微观世界的量子性 247
34.量子物理导引(上) 256
35.量子物理导引(下) 264
36.宇宙及宇宙膨胀 276
37.暗物质与暗能量之谜 286
第三篇 物理教学论 291
38.继承传统,开发自制教具的创新功能 293
39.物理实验教学多元创新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303
40.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 309
41.模型、建模与物理教学 327
42.中学物理教师的PCK 338
43.高中物理教学目标框架及研制方法 348
44.提出问题能力的评价策略 361
45.用“微讲座”进行STS教育 367
46.构造法——实现物理问题数学化的重要方法 378
47.中学物理实验教育的文化价值简论 382
48.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物理课 391
49.试论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和基本条件——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视角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