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序 1
谢序 2
陈序 3
张题 4
自序 5
第五版自序 7
仲景原序 9
凡例 10
论六经 12
论阴阳 18
说细菌 21
附 复长沙杨先托同志书 23
卷首 六经总篇 25
伤寒总纲 25
寒热辨 25
愈期辨 25
传不传辨 27
不传证 27
不传脉 27
不传阴证 28
传阴证 28
卷一 太阳上篇 29
太阳病提纲(头项背脊病) 29
太阳病脉证 29
经尽自愈 32
烦汗自解 32
待期自愈 32
太阳病解时 33
中风及伤寒 33
中风证 33
伤寒证 33
温病及风温 35
温病证 35
风温证 35
太阳解肌法 36
桂枝汤证(一) 36
桂枝汤证(二) 38
桂枝汤证(三) 38
桂枝汤证(四) 38
桂枝汤证(五) 38
桂枝汤证(六) 39
桂枝汤证(七) 39
桂枝汤证(八) 40
桂枝汤证(九) 40
桂枝汤证(十) 41
桂枝汤证(十一) 41
桂枝汤证(十二) 41
桂枝系变证 42
桂枝增芍药生姜加人参汤证 42
桂枝加附子汤证 43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一) 43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二) 44
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44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证 45
太阳发汗法 46
麻黄汤证(一) 46
麻黄汤证(二) 49
麻黄汤证(三) 49
麻黄汤证(四) 49
麻黄汤证(五) 50
麻黄系变证 51
大青龙汤证(一) 51
大青龙汤证(二) 52
小青龙汤证(一) 53
小青龙汤证(二) 54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55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56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56
辛温甘凉合用解表法 58
小葛根汤证 58
葛根汤证 58
太阳衄血证 59
衄血自解证(一) 59
衄血自解证(二) 60
麻黄汤证 60
桂枝汤证 61
卷二 太阳中篇 62
桂枝汤禁证 62
脉紧无汗禁 62
坏病禁 62
酒客禁 63
服汤吐者禁 63
麻黄汤禁证 64
咽喉干燥禁 64
淋家禁 64
疮家禁 64
衄家禁 65
亡血家禁 65
汗家禁 65
胃家寒禁 66
尺中脉迟禁 66
误下尺脉微禁 67
汗吐下变证 68
误治脾胃和自愈 68
误治小便利自愈 68
误治致冒自愈 68
误治战汗自愈 69
下汗振寒脉微证 69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70
调胃承气汤证 70
白虎加人参汤证(一) 70
白虎加人参汤证(二) 71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证(一) 71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证(二) 71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72
发汗阳虚冒心证 72
桂枝甘草汤证 73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73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74
真武汤证 74
茯苓四逆汤证 75
干姜附子汤证 75
汗后饮多喘证 76
汗后水药不入证 76
吐逆证 77
吐后小逆证 77
吐后内烦证 78
汗后胃冷吐证 78
极吐胸痛微烦证 79
火逆证 80
误火下利自解证 80
误火谵哕证 80
误火汗解证 81
误火清血证 81
误火吐血证 82
误火伤筋烦逆证 82
误火腰痹证 82
桂枝去芍加蜀漆牡蛎龙骨汤证 83
桂枝加桂汤证 83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84
汗吐下坏证 85
误治心痞胸烦证 85
误治筋惕成痿证 86
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调胃承气汤证——四逆汤证 86
误下发黄证 87
误治谵语证 88
麻黄升麻汤证 88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89
卷三太阳下篇 90
余热虚烦证 90
栀子豉汤证(一)——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 90
栀子豉汤证(二) 91
栀子豉汤证(三) 91
栀子厚朴汤证 91
栀子干姜汤证 92
栀子汤禁证 92
下利证 93
葛根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93
桂枝人参汤证 94
四逆汤证 94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95
烦渴蓄水证 95
五苓散证(一) 95
五苓散证(二) 96
五苓散证(三)——茯苓甘草汤证 97
五苓散证(四) 97
文蛤散证——五苓散证(五) 97
饮多心悸里急证 98
热结蓄血证 99
桃仁承气证 99
抵当汤证(一) 100
抵当汤证(二) 101
抵当丸证 101
结胸证 102
结胸证病原 102
大陷胸汤证(一) 102
大陷胸汤证(二) 103
大陷胸汤证(三) 104
大陷胸汤证(四) 104
大陷胸丸证 105
小陷胸汤证 105
三物白散证 106
结胸禁下证 106
结胸死证 106
气痞证 107
气痞证病原 107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07
附子泻心汤证 108
半夏泻心汤证 108
生姜泻心汤证 109
甘草泻心汤证 110
解表攻痞先后辨 111
五苓散证 111
旋覆代赭石汤证 111
瓜蒂散证 112
十枣汤证 112
脏结证 114
脏结禁攻证 114
脏结死证 114
里虚证 116
小建中汤证 116
炙甘草汤证 116
结脉代脉辨 117
风湿证 118
桂枝附子汤证——白术附子汤证 118
甘草附子汤证 119
附太阳篇删文评正 120
卷四 阳明上篇 122
阳明病提纲(胃肠系统病) 122
阳明病证 122
阳明病脉 124
转属阳明(一) 124
转属阳明(二) 125
转属阳明(三) 125
阳明病解时 125
阳明病下法 126
三承气证辨 126
调胃承气汤证(一) 126
调胃承气汤证(二) 127
调胃承气汤证(三) 127
调胃承气汤证(四) 128
小承气汤证(一) 128
小承气汤证(二) 128
大承气汤证(一) 129
大承气汤证(二) 130
大承气汤证(三) 130
大承气汤证(四) 131
大承气汤证(五) 131
大承气汤证(六) 132
大承气汤证(七) 132
大承气汤证(八) 133
大承气汤证(九) 133
阳明病审下法 134
表解未解辨 134
里虚不虚辨 135
过经未过辨 136
虚实试验法(一) 136
虚实试验法(二) 137
虚实试验法(三) 138
阳明病忌下证 139
呕多忌下 139
心下硬满忌下 139
面赤忌下 140
阳明中风忌下 140
阳明病清法 141
白虎汤证(一) 141
白虎汤证(二) 142
白虎加人参汤证(一) 142
白虎加人参汤证(二) 142
阳明病中寒证 143
阳明寒热辨 143
中寒固瘕证 143
四逆汤证 144
中寒忌攻证 145
吴茱萸汤证 146
卷五 阳明下篇 148
阳明病旁治法 148
桂枝汤证 148
麻黄汤证 148
小柴胡汤证(一) 148
小柴胡汤证(二) 149
栀子豉汤证 149
桂枝汤证——大承气汤证 150
小柴胡汤证——麻黄汤证 150
栀豉汤证——白虎汤证——猪苓汤证 151
猪苓汤禁例 152
五苓散证 152
阳明病辨证法 153
潮热盗汗辨 153
咳及咽痛辨 154
咳呕厥头痛辨 154
口燥致衄辨 154
鼻燥致衄辨 155
皮痒久虚辨 155
发汗谵语生死辨 156
谵语郑声生死辨 156
大便小便问诊法 157
发狂汗出自解辨 158
阳明病润导法 158
麻仁丸证(一) 158
麻仁丸证(二) 159
麻仁丸证(三) 159
蜜煎导证——土瓜根法——猪胆汁法 161
阳明病发黄证 162
无汗发黄证 162
误火发黄证 163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63
茵陈蒿汤证(一) 164
茵陈蒿汤证(二) 165
栀子柏皮汤证 165
寒湿发黄证 166
强食谷疸证 166
阳明病蓄血证 168
抵当汤证(一) 168
抵当汤证(二) 169
热入血室证 169
附 阳明篇删文评正 170
卷六 少阳篇 173
少阳病提纲(胸肋膈膜病) 173
少阳病证 173
少阳欲解脉 174
少阳病解时 175
少阳病和解法 175
小柴胡汤证(一) 175
小柴胡汤证(二) 176
小柴胡汤证(三) 177
小柴胡汤证(四) 177
小柴胡汤证(五) 178
小柴胡汤证(六) 178
柴胡认证诀 178
少阳病禁例 179
吐下之禁 179
发汗之禁 180
少阳兼表证治法 180
柴胡桂枝汤证 180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81
少阳兼里证治法 182
柴胡加芒硝汤证 182
大柴胡汤证(一) 183
大柴胡汤证(二) 183
少阳类证治法 184
黄连汤证 184
热入血室证 185
刺期门法 185
小柴胡汤证 186
待期自愈证 186
合病并病证 187
葛根汤证 187
葛根加半夏汤证 187
小承气汤证 188
黄芩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188
结胸下利心烦证 189
大承气汤证 189
白虎汤证 190
脉浮大盗汗证 190
附少阳篇删文评正 191
卷七太阴篇 194
太阴病提纲(脾脏病) 194
太阴病证 194
太阴欲解脉证 195
太阴病解时 196
太阴病解法 196
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 196
脉弱便利减药法 197
桂枝汤证 198
太阴病温里法 198
四逆汤证 198
攻表之禁 199
温里攻表先后辨 199
太阴病转变例 200
暴烦下利证 200
卷八 少阴篇 201
少阴病提纲(心脏肾脏病) 201
少阴病脉证 201
少阴欲解脉证 203
少阴病解时 203
少阴病辨证法 203
下利脉紧证 203
下利烦渴证 204
脉紧汗出证 204
火劫谵语证 205
身热便血证 205
少阴病温法 205
麻黄附子细辛脉证 205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207
附子汤证(一) 207
附子汤证(二) 208
真武汤证 208
通脉四逆汤证 209
四逆汤证(一) 210
四逆汤证(二) 211
吴茱萸汤证 211
白通汤证 212
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212
桃花汤证 213
少阴病清法 214
黄连阿胶汤证 214
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215
半夏散及汤证 216
苦酒汤证 216
猪苓汤证 217
少阴病下法 218
大承气汤证(一) 218
大承气汤证(二) 218
大承气汤证(三) 219
少阴病决生死法 220
利止手足温可治 220
时烦去衣被可治 220
吐利反发热不死 220
寒利逆冷不治 221
吐利躁烦四逆死 221
四逆脉绝不烦而躁死 221
利止头眩自冒死 222
六七日息高死 222
自利烦躁不得卧死 222
少阴病禁忌 222
脉细沉数禁汗证 222
脉微禁汗证、尺脉弱涩禁下证 223
厥逆无汗禁汗证 223
附 少阴篇删文评正 224
卷九 厥阴篇 227
厥阴病提纲(肝脏病) 227
厥阴病证 227
厥阴病欲解脉证 228
厥阴病解时 229
厥阴病热厥证 229
吐蛔下利证 229
热厥误汗变证 229
热厥相平自愈证 230
厥少热多证——热甚便脓血证 230
厥多热少证 231
厥热而利证 231
咽痛喉痹证——下利便脓血证 231
热少厥微证——胸烦便血证 232
厥之病原 232
厥阴病温法 233
乌梅丸证 233
当归四逆汤证 234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235
通脉四逆汤证 235
四逆汤证(一) 236
四逆汤证(二) 237
四逆汤证(三) 237
吴茱萸汤证 237
厥阴病清法 238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证 238
白头翁汤证(一) 238
白头翁汤证(二) 239
厥阴病旁治法 239
栀子豉汤证 239
瓜蒂散证 239
茯苓甘草汤证 240
小承气汤证 240
小柴胡汤证 240
厥阴病辨证法 241
腹痛自利证 241
下利微热汗解证 241
微热而渴自愈证 242
微热汗出自愈证 242
渴饮自愈证 242
冷结膀胱证 243
误吐下汗哕证 243
哕而腹满证 243
下利渴热清脓血证 244
下利寸浮尺涩清脓血证 244
厥阴病决生死法 244
下利认脉决死生 244
下利脉实死证 245
热厥下利难治证 245
热利厥躁死证 245
下利厥不止死证 245
厥逆无脉微喘死证 245
脉绝厥冷认脉决死生 246
灸之厥不还死证 246
药误除中死证 246
厥阴病禁例 247
厥逆虚家禁下 247
虚厥亡血禁下 247
内痈呕家禁治呕 247
附厥阳篇删文评正 248
卷十 瘥后复病篇 250
瘥后复病证 250
枳实栀子豉汤证 250
小柴胡汤证 251
牡蛎泽泻散证 251
理中丸证 252
竹叶石膏汤证 252
养后强谷微烦证 253
附 删文评正 253
阴阳易 253
编后小言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