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正义理论及其实践价值》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柳平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9769997
  • 页数:2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阐释和论证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正义理论的重大进展为主题,力图在总结整理经典作家理论遗产的基础上,以主要篇幅构建具有当代特征的公平正义原则。认为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具有实践价值,对建立社会和谐具有工具性和构建性的双重作用,其价值创造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能够激励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活力,进而塑成完整正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

绪论 构建经济正义理论的当代努力 1

一 发掘传统:现代新儒家的经济正义理论 1

二 借鉴西方:带有罗尔斯主义色彩的经济正义理论 10

三 回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经济正义论 15

四 本书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 21

第一章 正义的基本理论:概念、主题与价值诉求 24

第一节 正义的概念内涵 24

一 正义即美德 24

二 正义即应得 26

三 正义即功利(或效用) 27

四 正义即权利 28

五 正义即(社群的)善 31

第二节 经济正义的主题 34

一 经济正义的主题 34

二 自由市场与国家功能 35

三 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的视角 38

第三节 经济正义的价值诉求 39

一 经济正义的自由价值诉求 39

二 经济正义的平等价值诉求 40

三 正义理念与发展路向 43

第二章 马克思经济正义理论遗产的整理 45

第一节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经济正义理论的重读 45

一 法律还是道德:解读马克思经济正义的不同视角 46

二 公正交易还是劳动剥削:考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道德属性 52

三 阶级利益还是普适价值:探寻马克思正义原则的道德诉求 55

第二节 当代中国对马克思经济正义理论的解读 58

一 马克思如何看待正义:批判抑或超越 58

二 哪种正义问题:劳动正义还是分配正义 61

三 何种正义原则:平等还是自由 63

第三节 马克思经济正义理论遗产的再整理 65

一 正义的主题:社会基本阶级结构 66

二 正义原则的运用:否定的批判与超越的构建 69

三 正义的准则与诉求:“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72

第三章 当代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 77

第一节 公平正义:当代中国之社会价值选择 77

一 第一重转变:从效率优先到公平为重 77

二 第二重转变:从收入分配到经济制度 84

三 第三重转变:从功利效用到公平正义 87

第二节 公平作为基本正义原则 90

一 公平正义原则的价值内涵 90

二 公平正义原则下的自由市场 93

三 公平正义原则下的政府功能 96

第四章 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和价值准则 100

第一节 市场运行的伦理基础 100

一 市场经济与道德约束 100

二 正义在市场伦理中的优先性 103

三 公平竞争与公平分配:经济正义的两个层次 105

第二节 以公平看待发展:一个规范视角 108

一 公平的规范视角 109

二 过程层面:自由开放的发展过程 112

三 程序层面:公平透明的经济规则 114

第三节 生产力标准及效率标准辨析 117

一 效率标准及其与公平正义的差别 117

二 生产力标准的历史功勋及其内在缺陷 120

三 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相容性的争论 124

四 构建复合性价值标准体系的诸种努力 127

第五章 经济系统的支撑机制 131

第一节 公平竞争:价值创造的市场原则 131

一 市场过程的创造性 132

二 市场机制的互惠性 137

三 市场正义的实践限度 141

第二节 公平分配:利益协调的社会原则 143

一 公平分配的领域 143

二 公平分配的核心诉求:权利平等 146

三 权利平等与社会转型 148

第三节 公平分配与公共利益:一个社会保障角度 150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正义性 150

二 公共财政民生保障支出的成就与不足 152

三 改善民生保障制度的初步思考 159

第六章 经济正义与和谐社会 161

第一节 公平正义的建构性作用 161

一 正义价值的基础性 161

二 公平正义的首要性 163

三 正义构建作用的有限性 166

第二节 公平正义的工具性作用之一:生产属性 169

一 经济自由与财富增长 170

二 社会机会与经济效率 175

三 平等发展与消除贫困 179

第三节 公平正义的工具性作用之二:分配属性 184

一 收入分配和富国裕民 184

二 城乡失衡与成果分享 188

三 经济需要与物质救济 192

第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经济正义的哲理基础 196

第一节 经济正义原则的历史属性 196

一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196

二 正义理论的历史形式和历史属性 200

三 正义实践的社会环境和时代限度 203

第二节 经济正义的物质基础 205

一 达致正义的物质基础和经济系统 206

二 制度正当的重要性 212

第三节 公平正义的“中国范式” 215

一 “中国范式”:从理想到现实 215

二 坚持公平竞争,释放发展活力 218

三 坚持公平分配,达致社会和谐 220

参考文献 223

后记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