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
1.构成 城市的形成 9
水之城 10
山之城 12
平原之城 14
文化都市 15
城郭都市 16
宗教都市 17
专题 幻想的空中都市:马丘比丘 18
2.观看 景观 19
景观与风景 20
城市的“耐色性” 21
混合景观 22
遗迹景观 23
随时问不同而发生变化的城市面貌 25
夜景与照明 26
景观保护措施 27
专题 构成广场的立面:公爵广场 28
3.感受 身体感受的城市 29
五感在环境知觉中的作用 30
声景/Soundscape 31
气味风景/Smellscape 33
感受脚下的材质 34
身体感受的城市 35
专题 城市的台阶:作为记忆的根据地 36
4.巡游 有秩序的连续体验 37
城市空间里的移动体验 38
环境中移动视点的重要性 39
有顺序的连续移动的表示方法 40
移动视点的“画框效果” 41
记录源于环境视觉信息的移动体验 42
回游式庭院中有顺序的连续移动 43
专题 建筑物中的街道:莱比锡的室内走廊 44
5.认知 寻找路线 45
城市空间的认知 46
路径/path 48
边界/edge 48
标志物/landmark 50
节点/node 51
区域/district 52
环境认知的发展和学习 52
由地址标识看寻找目的地的文化差异 53
专题 广场的使用方法:墨西哥公共空间的层次性 54
6.喜爱 场所依恋 55
场所依恋的作用 56
场所依恋的形成条件 57
拥有让人自豪的城市象征 57
有关城市的知识 58
城市中拥有存放记忆的地方 59
城市宜居程度的评价 60
城市邻里间的协同 61
专题 楼梯间的集体留言:对商店的留恋 62
7.获取空间 公共空间的生态学 63
动物的距离调整行为 64
个人空间 64
非语言交流 66
圈地行为 67
密度和拥挤 68
空间行为的总体模式 68
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69
专题 公共空间的居所:大家的共有空间 70
8.预防犯罪 城市的防范 71
易于防范的空间 72
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 74
情景犯罪的预防 75
对防范设计理论的疑问 76
集合住宅的防范、安全性规划 76
体感不安 77
社区的防范活动 77
专题 涂鸦问题:破窗理论 78
9.预防灾害 城市防灾 79
影响灾害大小的原因 80
灾害显现的特性 81
受灾时人的行为特征 82
受灾时的集体行为 83
有关居住区安全性的信息 84
灾害经验的传承和防灾教育 85
灾害文化 86
专题 爪哇岛的赈灾复兴住宅:生活方式的地域性与复兴住宅的适应性 88
10.共同生活 通用化设计 89
环境把握的个体差异 90
由年龄引起的能力变化和对环境的要求水平 91
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玩耍环境 92
成为健康的城市 93
无障碍环境 94
通用化设计 94
专题 环境的形式引导行动:可供性 96
参考文献 97
作者简介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