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论 1
皖江文化研究的历程与发展趋向——对第一届至第五届皖江文化研讨会的回顾与展望&沈葵 1
关于皖江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思考&江小角 4
二、经济与社会研究 9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由来及其面临的问题研究&廉同辉 9
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罗先奎 20
马鞍山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缺失分析与思考&水淼 程宏亮 26
桐城派文化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程大立 33
关于佘家大院的历史文化及其开发探讨&佘恩有 40
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思考——基于宣城市调查分析&王成吉 陈华彬 杨福根 44
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及集群发展的未来走势&疏仁华 53
打造马鞍山历史人物文化品牌探讨——以李白文化品牌为例&温纬 61
加强皖江地区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洪绍明 6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皖江城市带居民幸福度评估与分析&何衡 73
皖江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肖叶飞 81
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发展的“钻石模型”分析&王超 冯德连 88
整合马鞍山旅游资源 提高旅游竞争力&王俊 代诗宝 98
大力发展影视经济是推动地域经济发展的核动力——建设池州影视文化基地的可行性研究&臧胜阳 105
近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的局限性及其落后原因的探讨——以安徽地区为例&沈世培 111
三、思想与文化研究 119
安徽寻根——说“皖”&郑炎贵 119
论阿英的弹词研究&吴家荣 125
安徽三大区域文化及其比较探究&邓雁 134
桐城派人文精神初探&汪传荣 142
谈皖江地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创新&金鑫 151
浅述皖江地区的青铜文化&刘东 155
皖江地区非遗文化与宗族社会——以贵池族傩文化的物质载体为视角&谈家胜 169
方以智《物理小识》的科技思想及对皖江文化的影响&方罗来 武晓妹 176
试论方以智对“几”范畴的阐释&万师 186
皖江文化苑中的艺术奇葩——论池州傩戏的内涵、特质和价值&谭幼平 196
皖江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种考量维度——以桐城桂林方氏世家文化特征为考察中心&宋豪飞 206
浅析近代桐城派的文化观&雍振 215
审美 叙事 感事——论张恨水小说中对联的功能&谢家顺 222
文名湮灭的皖江文化首倡者——朱书&潘宏 230
黄梅戏舞台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朱胜甲 高俊松 彭传山 237
敬敷书院与皖江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思考&江小角 王蔚林 244
四、历史与典籍研究 251
安徽马鞍山采石周边数座东吴大型墓葬的性质&黄远斌 251
论皖江风云人物周瑜&周怀宇 王曰珠 259
论周瑜的谋略和胆识&崔兰海 269
明清池州府城东北风水问题&丁希勤 275
一段被误漏了的铜陵历史——定陵侨县探究&耿宏志 282
太白楼壁画考&沙鸥 291
《永乐大典》本《秋浦新志》的编修时间和逸文价值&蒲霞 299
清代桐城张氏家族科举论略&柯志强 方旭玲 308
池州造纸史略&吴世民 314
从《大唐故徐府君墓志铭》看儒学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唐红炬 319
梅文鼎历算思想中的主体精神及中外影响研究&檀江林 何恩情 323
《安徽俗话报》与《新青年》比较研究&董根明 334
屈原来皖江之谜——《屈原与安徽》质疑&杨国宜 344
清代桐城麻溪姚氏家族的编辑刊刻及其文化价值&汪孔丰 352
民国安徽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探究(1929—1936年)&李天星 360
初探清代前中期桐城县官方教育之发展&黄春燕 369
从安庆到扬州——徽班进京之前的发展&王平 380
以无竟之心尽必尽之事——安庆知府张楷述考&汪长林 熊冬冬 390
戴名世史学二题&金仁义 397
浮山法远代传曹洞宗法脉考述&陈东 410
附录 419
在第五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徐东平 419
在第五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李敬明 422
在第五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洪永平 424
文化引领与皖江发展——第五届皖江地区协史文化研讨会综述&李天星 雍振 429
新闻综述:聚焦文化引领与皖江发展——第五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在铜陵举行&韩修良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