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理念 1
第一节 教育观 1
一、教育观及素质教育观 1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 3
三、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4
四、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6
五、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8
六、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9
七、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10
八、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 14
第二节 学生观 16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16
二、“以人为本”的内涵 16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6
四、以人为本,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19
五、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0
第三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22
一、教师观概述 22
二、教师的角色、职责与价值 23
三、教师劳动特点 26
四、教师专业发展 27
五、终身学习 34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 37
第一节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37
一、教育法概述 37
二、法制条件下教育活动中的法律关系 40
第二节 教育基本法律法规 43
第三节 教育类的特殊法律政策 58
第四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 73
第五节 教师权利和义务 75
一、教师的概念 75
二、教师的法律地位 75
三、教师的权利 76
四、教师的义务 78
五、规范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79
第六节 学生权利保护 81
一、学生的概念及法律地位 81
二、学生的权利 82
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 83
四、学生权利的保护 87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92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 92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92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95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96
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97
五、《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98
六、《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基本精神 99
第二节 教师职业规范的内容 100
一、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100
二、注重礼仪、遵守公德 101
三、尊重家长、团结协作 102
四、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103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04
第三节 教师职业行为 106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106
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主要内容解读 106
三、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109
第四章 文化素养 121
第一节 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121
一、科学的概念 121
二、科学的性质 122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23
四、科学教育 123
五、科学素养 124
第二节 中外科技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24
一、中国科技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24
二、外国科技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25
第三节 科普读物及科普常识 128
一、科普读物概述 128
二、中外常见的科普读物 128
三、科普常识 131
四、当代高新科学技术 138
五、生命科学技术 138
第四节 中外文学常识 139
一、中国文学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139
二、外国文学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146
第五节 文化常识 149
一、儒道思想 149
二、礼制 150
三、姓氏 150
四、名、字、号 151
五、称谓 152
六、谥号、尊号、庙号、年号 152
七、避讳 153
八、干支 153
九、节日 154
十、五行 155
十一、左右 155
十二、地理 155
十三、度量衡 156
十四、科举 156
十五、典籍 157
第六节 艺术鉴赏知识 158
一、小学教师的艺术素养 158
二、中外艺术史常识 161
三、艺术鉴赏基础知识 168
四、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171
五、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172
第五章 基本能力 173
第一节 阅读理解能力 173
一、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73
二、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74
三、筛选并整合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175
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77
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78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78
七、作品的鉴赏与评价 179
第二节 逻辑思维能力 183
一、逻辑基础知识 183
二、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187
三、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 189
四、论证和反驳 193
第三节 信息处理能力 195
一、工具书检索信息能力 195
二、文献检索信息能力 198
三、网络检索信息能力 199
四、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储存和应用的能力 200
五、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200
六、课件制作能力 201
第四节 写作能力 205
一、常用文体知识 205
二、组织剪裁材料 213
三、布局谋篇,有效安排文章结构 218
四、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巧用修辞手法 220
附录 《综合素质》(小学)考试大纲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