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华语影视纵横谈 3
不断增强华语电影的文化影响力&周斌 3
跨国语境下“中国电影”概念的命名及思考&范志忠 吴鑫丰 14
“华语电影”中的“民族想象”与差异性审美&金丹元 28
论华语电影文化价值影响力&倪祥保 34
论港台演员内地演剧的表演文化效应&厉震林 罗馨儿 42
我国未来媒体业态框架建构的理念&沈国芳 沈浮郡 53
浅析“五四精神”与“延安传统”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万传法 59
无锡影视文化品牌建设途径及操作策略研究&贺昱 70
新媒体时代基于网络的国际化影视艺术资源信息库建设及资源整合的产业化之研究&高晓红 78
直面当代中国电影明星的形象输出与国族寓言&张彩虹 93
社会话语与女性表达的融合——近期内地女导演商业片创作的叙事策略&岳晓英 102
中国早期电影人的“美国经验”与“中国梦”——重访洪深、孙瑜、张骏祥的跨文化电影实践&艾青 110
华语电影在美国的发行现状及新趋势&林国淑 郑思凡 122
华语商业电影跨境传播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王福来 131
第二辑 类型电影研究与影视批评 139
从“警匪片”到“公安片”、“公安剧”——新时期关于警匪片类型研究和警察影像创作重心的位移&彭耀春 139
中国复仇电影论&杨晓林 丁真真 148
面对图像时代红色叙事的重构策略——以新世纪以来的主旋律影视剧为例&徐巍 159
中国早期苦情片中的性别叙事&李欣 168
“泛政治化”的庄严与空洞——对中国灾难片的反思与重构&龚金平 173
华语体育电影的文化认同&王庆福 182
从世界动画电影的现状看中国动画的国际化发展&廖海波 188
商业化背景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出路&陆小玲 195
20世纪20年代家庭伦理电影的市民文化范式&刘畅 201
中国家庭伦理剧的人格塑造轨迹&杨秋 207
消费主义时代下的青春怀旧影像——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为例&朱鹏杰 212
一个失意嫡长子的处世哲学——论侯孝贤的电影&郭海燕 219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中美电影《花木兰》的比较研究&冯果 李硕 230
当代中国的“三种电影”与电影批评方法论&薛峰 240
观众是硬道理: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观影行为——以苏州电影市场的微型调查为例&王玉明 253
勾勒电影灵魂的艺术大师——析赵季平电影音乐中的创新元素&陈瑜 264
年终岁末的悲喜交响——兼论《一九四二》与《人再囧途之泰囧》&徐莹 269
“江南影像”的空间符号与“江南”地方感&赵建飞 277
从《人再囧途之泰囧》看国产喜剧片的类型化创作与本土化策略&游溪 288
看2013上半年电影评论的“歪嘴陋习”&高凯 294
第三辑 戏剧研究 303
在狱中传递台湾现代戏剧精神——杨逵在1950年代台湾剧坛的意义&胡星亮 303
加强戏剧接受研究,构建综合立体的戏剧研究格局&陈军 315
’97后香港话剧的文化回归&梁燕丽 324
对“话剧加唱”在当下的思考——戏曲又到新的综合期&沈勇 331
论“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的策略及其意义&曹新宇 344
要么皇后,要么戏子:唐若青之魅惑&张晓欧 355
从“黄万张剧院”到“上海观众演出公司”&段丽 363
戏曲电影传播的回顾与反思&邵雯艳 374
大运河与古代戏曲传播&高思春 382
第四辑 观点·点睛 391
《枯木逢春》和民族化电影语言&聂欣如 391
探索与转型:论第五代导演的电影观念&洪宏 396
邵氏电影:观念的固化与失落&周倩雯 401
华语电影中武术技艺的银幕样态分析(1978—2013)&李彩霞 405
新时期以来华语电影音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杨红光 407
附录 409
“中国长三角高校影视戏剧学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409
后记&周斌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