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论思想史与哲学史的相互关系&张岂之 1
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张岂之 5
五十年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张岂之 11
阿富汗与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彭树智 21
太史公书名考&陈直 35
《墨子·备城门》等篇与居延汉简&陈直 38
汉晋少数民族所用印文通考&陈直 48
论匈奴部落国家的奴隶制&马长寿 60
缽教源流&马长寿 70
试论西晋占田制度&陈登原 84
唐均田制为闲手耕弃地说&陈登原 93
顺应时代需要 创建“当代新儒学”&祝瑞开 107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中国化&刘宝才 112
中国风俗文化与地域视野&韩养民 119
对轩辕黄帝研究中几个问题的管见&柏明 129
夏代族邦考&周苏平 133
由《武成》《世俘》与《利簋》看武王伐纣之年&黄怀信 139
论孔子的史学思想&李颖科 144
老子论士的修养与古礼&谢扬举 152
论道家思想与《易传》的形成&方光华 157
7~8世纪禅宗的理论创新&方光华 163
法相唯识学与船山哲学&方光华 170
鸠摩罗什与真谛入华前后命运同异之比较&李利安 179
《庄子·天下》篇学术史观述略&张茂泽 193
先秦齐国兵学成就略论&田旭东 202
张家山汉简《盖庐》中的兵阴阳家&田旭东 208
“兵阴阳家”几个问题的初步研究&田旭东 212
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林剑鸣 218
秦仕进制度考述&黄留珠 227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其影响&黄留珠 242
秦简“敖童”解&黄留珠 244
两汉复仇盛行的原因&周天游 248
秦汉漆器价格考辨&余华青 258
秦建筑与秦社会之历史分析&徐卫民 264
秦立国关中的历史地理考察&徐卫民 269
秦都城研究琐议&徐卫民 277
秦汉选官制度杂议&刘文瑞 282
犬戎历史始末述——论犬戎的族源、迁徙及同西周王朝的关系&段连勤 292
《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戴南海 299
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初探&赵斌 306
试论呼韩邪单于在与汉“和亲”中的主导作用&陈博 313
从“大共同体”本位看秦制的遗害&陈博 316
韦昭《吴书》考&陈博 320
汉魏六朝起居注考略&陈一梅 325
论隋唐的门阀之争与关陇集团&徐清廉 333
唐代国库制度对日本的影响&葛承雍 340
略论唐代的漕运&杨希义 346
唐代关中人民的赋役负担&杨希义 357
唐太宗与贞观廉政&杨希义 365
从士族郡望看牛李党争的分野&李浩 370
《皇唐玉牒》编撰者之重新检讨&李浩 374
论敦煌唐写本《鹖冠子》&孙福喜 378
唐代军籍虚占与军费&贾志刚 383
唐代剑南道军费刍议&贾志刚 391
唐代羊业研究&贾志刚 400
北宋枢密院长贰出身变化与以文驭武方针&陈峰 406
从“文不换武”现象看北宋社会的崇文抑武风气&陈峰 414
简论宋明清漕运中私货贩运及贸易&陈峰 421
张载的“四书学”&龚杰 429
宋代中央客馆制度&王静 435
元代的色目人与中西文化交流&张永禄 442
古代关中郑国渠、白渠与六辅渠研究管见&吕卓民 448
明代西北地区土地垦殖研究&吕卓民 455
明代开中制度下商人的社会作用&刘清阳 464
东汉比郡属国非郡县化略论&彭建英 476
略论金牌制的两重性&彭建英 480
明朝治藏方略的内容及特点&彭建英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