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本书的研究主题 1
二 已有相关研究 2
三 研究意义 7
四 研究视角与方法 9
五 研究内容与结构 15
第一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史学科发展概述 20
第一节 学科回溯与研究分期 20
一 学科发展回溯 20
二 1949—2001年的教育史学科发展分期 22
第二节 教研室建立与教育史学科奠基(1949—1965) 24
一 教育史教研室的建立 25
二 教育史课程与教材 26
三 教育史学科的人才培养 30
第三节 教研室破坏与学科发展停滞(1966—1976) 33
一 教研室的破坏 33
二 “文化大革命”中与教育史有关的“研究” 36
第四节 教研室恢复与教育史学科发展(1977—2001) 43
一 教育史教研室的恢复 44
二 教育史课程与教学 46
三 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 49
第二章 “学苏”与教育史学科 53
第一节 院系调整与教育史学科 54
一 院系调整与教育史学科队伍形成 55
二 苏联教育专家与教育史学科 66
第二节 教育史教研机构的建立 71
一 教育史小组的成立 72
二 从教育史小组到教研组 78
三 教育史教研室 82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史课程与学术研究 85
一 教育史课程的开设 85
二 学术批判中的教育史研究 99
第三章 批判与继承:《中国教育史》教材编写 108
第一节 文科教材会议与教育史教材编选 108
一 学术批判中的“教育史”问题 109
二 文科教材会议与教育史教材编选 114
第二节 “座谈会”与《中国古代教育史》编写 120
一 教育史小组座谈会与《中国古代教育史编写大纲》 120
二 教育专业组座谈会 126
三 历史学家座谈会 128
四 《中国古代教育史》编写思路的调整 133
五 《中国教育史讲义(古代部分初稿)》与《中国古代教育史》 138
第三节 《中国近代教育史》与《中国现代教育史》 142
一 《中国近代教育史》座谈会 143
二 《中国教育史讲义(近代部分初稿)》与《中国近代教育史》 146
三 《中国现代教育史》 149
第四章 培养自己的人才:中国教育史研究班 153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研究班的招生 153
一 中国教育史研究班的招生计划 154
二 中国教育史研究班的培养计划 157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研究班的学习生活 160
一 专业学习 160
二 校园生活 164
三 参加“四清” 166
第三节 中国教育史研究班的毕业 168
一 研究班的毕业论文 169
二 研究班的毕业分配 172
第五章 恢复与重建:教材建设与“通史”研究 176
第一节 “解放思想”进程中的“重新评价” 176
一 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评价 179
二 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的评价 184
第二节 学科恢复后的教材建设与“通史”研究 188
一 出版20世纪60年代编写的《中国教育史》教材 188
二 20世纪80年代以后编写的教育史教材 194
三 “教育通史”的研究 210
第六章 研究主题的演进:以教育史学位论文为中心 220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教育思想与制度研究 220
一 教育思想研究 221
二 教育制度研究 229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研究主题的深化与分化 235
一 教育思想与制度研究的深化 236
二 研究主题的分化 249
结语 265
参考文献 273
附录 285
后记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