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日司法与法律心理学——以刑事司法为中心 3
第一章 法律心理学在中国 3
1.破冰之路(1979年~1983年) 3
2.百花齐放(1983年~1992年) 6
3.彰显价值(1993年~2002年) 9
4.稳步发展(2003年至今) 12
第二章 日本“法与心理学会”的历史与课题:聚焦于供述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17
1.法与心理学会的创立及其前史 18
2.日本的冤案及其问题 20
3.日本式精密司法与陈述分析 24
4.为了在裁判员裁判之下着手于“污染了的数据” 25
5.结语 28
第三章 日中法系统的特征:以刑事法为中心 30
1.日本刑事审判的发展方向 30
2.中国的刑事程序 42
第二部分 日本的法律心理学研究 57
第四章 足利案件与图式接近法 57
1.足利案件 58
2.足利案件中的供述可信性评价 60
3.作为分析单位的“动态个别性” 71
4.陈述生成图式 72
5.图式接近法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73
第五章 虚假自白的心理:为什么发生无辜的人陷入虚假自白的事情 76
1.虚假自白的心理与“涡中的视点” 76
2.陷入自白的过程——虚假自白的心理 77
3.展开自白内容的过程——“成为犯人”的心理 83
4.审讯员的心理 84
5.走向“涡中的心理学” 88
第六章 相貌再认记忆中的从众 90
1.记忆歪曲研究的概要 90
2.对记忆的社会影响研究和现实世界里发生的社会影响 93
3.现实世界中记忆的社会影响 95
4.帝银事件中相貌再认记忆的社会影响研究 96
5.综合考察 108
6.帝银事件与本研究的关系 108
第七章 从监狱来看犯罪人与刑罚 112
1.前言 112
2.不同刑事司法专家眼中的犯罪人 113
3.刑事司法专家的偏见 115
4.刑罚的逆进性 116
5.服刑人员的一般情况 117
6.人为何会成为罪犯 124
7.服刑人员的录用面谈 125
8.增加的高龄服刑人员和监狱死亡 128
9.刑罚什么也不能解决 129
10.社会包容还是排除 130
11.以惩罚结束的日本刑事司法 130
12.防止再犯的辞藻 131
第八章 虚假事实的无意图共同生成:幼儿与成人交谈的分歧如何发生 134
1.问题 134
2.方法 136
3.结果与考察 137
4.综合讨论 146
第三部分 中国的法律心理学研究 151
第九章 刑释人员再犯风险评估量表(RRAI)研究 151
1.研究假设 155
2.研究方法 157
3.调查结果 159
4.再犯风险因素分析 166
5.再犯预测表制作的原则与根据 171
6.再犯预测得分表与等级划分表 173
7.小结 180
第十章 影响被告人供述的因素及其对策的研究 183
1.研究目的 183
2.研究方法 184
3.研究结果 185
4.分析与讨论 187
5.研究结论与建议 195
第十一章 辨认程序与辨认结论正确性的审查 197
1.作为证据的辨认结论 197
2.作为证据收集方式的辨认程序 199
3.辨认结论正确性的审查 206
第十二章 矫治心理学原论 211
1.建立矫治心理学之必要性 211
2.矫治心理学研究领域之特殊性 216
3.矫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19
第十三章 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的实质与价值 222
1.犯罪心理画像的涵义 222
2.犯罪心理画像的实质 226
3.犯罪心理画像的基础:行为资料 228
4.犯罪心理画像的根据:心理逻辑 233
第四部分 公开座谈会 239
公开座谈会 关于法律心理学的实务与理论的中日对话 239
附录 261
附录 目击陈述·辨认程序指南 261
后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