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章 建置沿革 17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镇界 17
第二节 历史沿革 17
一、溪口的由来 17
二、区划沿革 18
第三节 场、村概况 20
一、场镇 20
二、村委会、居委会 21
第二章 自然地理 28
第一节 地质、地貌 28
一、地质 28
二、地貌 29
第二节 气候、水文 29
一、气候 29
二、水文 30
第三节 自然资源 31
一、土地资源 32
二、矿藏 35
三、动、植物 37
四、天然山洞 39
五、自然景观 40
第四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 43
一、旱灾 43
二、洪灾 43
三、风灾 44
四、泥石流 44
第三章 人口 45
第一节 数量与分布 45
第二节 人口构成 50
一、自然构成 50
二、年龄构成 50
三、职业构成 52
四、文化构成 53
第三节 人口管理 55
一、人口普查 55
二、计划生育 55
第四章 党政群团 57
第一节 中共溪口镇委员会 57
第二节 政务 59
一、镇(乡)人民政府 59
二、镇(乡)人民代表大会 63
第三节 公安司法 63
一、溪口派出所 63
二、治安保卫组织 64
三、调解委员会 65
四、人民陪审员 65
五、法庭 65
第四节 民政 66
一、民政机构 66
二、烈军属的优抚工作 66
三、复退军人安置 67
四、贫困救济 67
五、婚姻殡葬管理 67
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68
七、行政区划管理 68
八、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 69
第五节 军事 69
一、兵役武装 69
二、民兵 70
三、地方武装 71
第六节 群众团体 72
一、工会 72
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73
三、妇联 74
四、协会 75
第五章 工业 77
第一节 能源工业 77
一、华蓥煤矿 77
二、遂宁市溪口煤矿 80
三、岳池县红岩煤矿 80
四、南充地区煤矿机械厂 81
五、四川省煤矿建设第十二工程处 82
第二节 建材工业 83
一、南充地区溪口水泥厂 84
二、武胜县水泥厂 86
第三节 机械工业 88
一、国营长城机械厂 88
二、国营燎原机械厂 90
第四节 食品工业 93
一、溪口酿造厂 93
二、溪口糖果厂 94
三、华蓥市溪口曲酒分厂 94
四、粮食加工业 95
第五节 二轻工业 95
一、溪口耐火材料厂 95
二、溪口农机厂 96
三、溪口服装社 96
第六章 农林牧渔 97
概况 97
第一节 农业 98
一、民国时期的农业 98
二、解放后的农业 99
三、农业种植 106
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110
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13
第二节 林业 114
一、解放前的林业 114
二、解放后的林业 115
三、其它林业 120
第三节 畜牧业 122
第四节 渔业 125
第七章 乡镇企业 126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 126
第二节 镇办企业 130
一、五岔沟水泥厂 130
二、溪口蓄电池厂 130
三、溪口土陶厂 131
四、溪口建筑公司 131
五、溪口供销经理部 133
六、溪口农机站 133
第八章 交通运输 135
第一节 公路 135
一、省道公路 135
二、镇区公路 136
第二节 铁路 137
第三节 车站、桥梁 137
一、车站 137
二、桥梁 138
第四节 运输 139
一、民间运输 139
二、装卸、搬运 139
三、公路运输 140
四、铁路运输 142
五、公路养护 143
第五节 邮政、电信 143
一、邮政 144
二、电信 144
第九章 财政信贷及市场管理 145
第一节 收入和支出 145
一、收入 145
二、支出 145
第二节 预算、决算 146
第三节 税务 146
第四节 信贷、储蓄 147
一、银行 147
二、信用社 148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所 152
第十章 商业 153
第一节 私营商业 153
第二节 集体商业 153
第三节 个体商业 155
第四节 国营商业 155
第五节 食品站 156
第六节 供销合作社 157
第七节 粮油商业 158
第十一章 集镇建设 159
第一节 集镇现状 159
一、人口分布 160
二、土地占用 160
三、房屋建设 160
四、农房建设 162
五、公共设施 162
第二节 溪口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63
第三节 溪口镇建设发展规划 164
一、规划原则 164
二、规划年限 164
三、规划标准 165
第四节 溪口镇建设规划布局 165
一、镇人口 165
二、生产区分布 165
三、居住布局 165
四、公共建设布局 165
五、工程规划 167
六、蔬菜地规划 168
七、城镇景观 168
第十二章 文教、卫生 172
第一节 教育 172
一、幼儿教育 173
二、小学教育 175
三、中学教育 179
四、厂矿职工子弟校 181
五、成人教育 182
六、特殊教育 185
七、集资办学 187
第二节 文化 190
一、广播电影电视 190
二、群众文化 191
第三节 科技 195
第四节 体育、卫生 195
一、体育 195
二、卫生 196
第十三章 风俗 198
第一节 生活习俗 198
一、服饰 198
二、饮食 198
三、住房 199
四、礼仪 199
五、婚嫁 199
六、生育 200
七、寿庆 200
八、丧葬 201
第二节 佛教 201
第三节 社会组织 202
一、红灯教 202
二、红帮(哥老会) 203
第四节 传统节日 203
一、春节(过年) 203
二、清明节 204
三、中元节(月半节) 204
四、端午节(端阳节) 204
五、中秋节 205
六、重阳节 205
七、三八妇女节 205
八、植树节 206
九、五一劳动节 206
十、五四青年节 206
十一、六一国际儿童节 206
十二、党的生日(七一) 206
十三、建军节 207
十四、教师节 207
十五、国庆节 207
十六、元旦节 208
第五节 民俗 208
第六节 社会恶习 209
一、吸毒 209
二、赌博 209
第七节 社会新风 210
一、劳动光荣 210
二、男女平等 210
三、精神文明 211
四、文明礼貌“十字”用语 211
五、“五讲四美” 211
六、做“四有”和“三热爱”的社会主义新人 211
第八节 地方谚语 212
第九节 童谣 213
第十节 儿歌 214
第十一节 谜语 215
第十二节 方言 216
第十三节 歇后语 216
第十四章 人物传略 218
人物简介 218
革命烈士英名录 219
华蓥山高僧名录 219
高龄老人名录 221
研究生名录 223
工程师暨大专院校毕业生名录 224
附录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