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综合实验的意义 1
第二节 实验教学目的 1
第三节 实验教学要求 3
第四节 实验教学考核 4
第一部分 水质监测实验 5
实验一 水样采集 5
实验二 pH值的测定 8
实验三 电导率的测定 10
实验四 浊度的测定 13
实验五 残渣的测定 19
实验六 色度的测定 23
实验七 溶解氧的测定 26
实验八 凯氏氮的测定 31
实验九 氨氮的测定 34
实验十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39
实验十一 硝酸盐的测定 43
实验十二 总氮的测定 46
实验十三 磷的测定 49
实验十四 余氯的测定 52
实验十五 六价铬的测定 58
实验十六 化学需氧量(CODCr)的测定 61
实验十七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64
实验十八 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67
实验十九 化学需氧量(CODCr)在线自动监测实验 73
实验二十 氨氮在线自动监测 77
第二部分 污水处理工艺实验 81
实验一 沉淀实验 81
实验二 混凝沉淀 86
实验三 加压溶气气浮工艺 90
实验四 砂滤工艺 94
实验五 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98
实验六 活性污泥耗氧速率的测定 104
实验七 氧转移速率的测定 106
实验八 SBR处理工艺 110
实验九 塔式生物滤池工艺 115
实验十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120
实验十一 生物转盘工艺 124
实验十二 UCT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128
实验十三 浸入式MBR系统工艺 131
实验十四 UASB高效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134
实验十五 厌氧污泥的产甲烷活性的测定 139
实验十六 超滤工艺 142
实验十七 连续流活性炭吸附工艺 145
实验十八 离子交换工艺 149
实验十九 加氯消毒工艺 153
实验二十 紫外消毒工艺 156
第三部分 空气环境监测实验 159
实验一 空气中二氧化硫(SO2)的监测 159
实验二 空气中氮氧化物(NOx)的监测 165
实验三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监测 170
实验四 空气中PM10和PM2.5 的监测 173
实验五 空气中可沉降颗粒物的监测 176
第四部分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实验 180
实验一 氨的测定 180
实验二 甲醛的测定 183
实验三 苯系物的测定 186
实验四 总挥发有机物的测定 189
实验五 氡的测定 192
第五部分 噪声监测实验 194
实验一 区域声环境的监测 194
实验二 交通噪声的监测 197
实验三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的监测 199
实验四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的监测 201
第六部分 环境微生物实验 204
实验一 污水生物处理中生物相的观察 204
实验二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212
实验三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214
实验四 微生物的接种、分离纯化与培养 217
实验五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220
实验六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223
第七部分 实验设计与创新实验 227
第一节 工艺实验设计基本原理 227
第二节 单因素实验设计 230
第三节 双因素实验设计 233
第四节 正交实验设计 234
第五节 常用正交实验表 241
第六节 创新实验 249
第八部分 实验数据处理 254
第一节 误差 254
第二节 准确度 257
第三节 精密度 257
第四节 工作曲线中可疑值的检验 258
第五节 有效数字修约及运算规则 259
第六节 实验数据表示方法 262
附录 268
附录一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摘录) 268
附录二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摘录) 272
附录三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摘录) 273
附录四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摘录) 279
附录五 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摘录) 281
附录六 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摘录) 282
附录七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摘录) 283
附录八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摘录) 290
附录九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摘录) 291
附录十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摘录) 293
附录十一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摘录) 305
附录十二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摘录) 306
附录十三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摘录) 307
附录十四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摘录) 309
参考文献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