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3
上篇 计量法律 法规及综合知识 3
第一章 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组织机构 3
第一节 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监督管理 3
一、计量立法的宗旨和调整范围 3
二、我国计量法规体系的组成 4
三、计量监督管理的体制 5
四、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8
五、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的建立和法制管理 10
六、计量检定的法制管理 12
七、计量器具产品的法制管理 22
八、商品量的计量监督管理和检验 27
九、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 31
十、计量法律责任 31
习题及参考答案 32
第二节 计量技术法规及国际计量技术文件 35
一、计量技术法规的范围及其分类 35
二、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技术规范的应用 38
三、国际计量组织机构及国际计量技术规范 40
四、OIML证书制度 47
五、“互认协议”(MRA) 48
习题及参考答案 50
第二章 计量综合知识 52
第一节 量和单位 52
一、量和量值 52
二、量制、量纲和量纲为一的量 55
三、计量单位和单位制 56
习题及参考答案 81
第二节 测量、计量 83
一、测量 83
二、计量 86
三、计量学 92
四、计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94
习题及参考答案 99
第三节 测量结果 100
一、被测量及影响量 100
二、量的真值和约定量值 101
三、测量结果和测得的量值 101
四、描述测量结果的术语 102
习题及参考答案 107
第四节 测量仪器及其特性 109
一、测量仪器(计量器具) 109
二、测量仪器的特性 120
习题及参考答案 132
第五节 测量标准 135
一、测量标准概述 135
二、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 138
三、计量基准 140
四、计量标准 141
五、标准物质 144
习题及参考答案 146
第六节 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148
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149
二、检定、校准、检测工作公正性的要求 149
三、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 150
四、资源的配备和管理 151
五、计量标准、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的实施 156
六、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157
七、检定、校准和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158
八、检定、校准和检测物品的处置 161
九、检定、校准和检测中抽样的控制 161
十、检定、校准和检测质量的保证 162
十一、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 163
十二、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报告 164
十三、不符合工作的控制 165
十四、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实施 166
十五、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167
十六、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68
习题及参考答案 168
第七节 计量安全防护 170
一、计量安全防护的定义 170
二、计量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171
三、影响计量人员或仪器设备安全的危险源分析及防护措施 172
四、开展现场检定、校准、检测时有关安全的注意事项 177
五、计量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制度 178
六、事故的预防及应急处理 179
习题及参考答案 180
第八节 职业道德教育 181
一、道德和职业道德 181
二、注册计量师的职业道德 183
习题及参考答案 186
附录 189
附录1 相关计量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标准目录 189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1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194
附录4 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201
附录5 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 202
附录6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204
参考文献 206
下册 209
下篇 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 209
第三章 测量数据处理 209
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 209
一、系统误差的发现和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209
二、实验标准偏差的估计方法 213
三、算术平均值及其实验标准差的计算 215
四、异常值的判别和剔除 216
五、测量重复性和测量复现性的评定 220
六、加权算术平均值及其实验标准偏差的计算方法 221
七、计量器具误差的表示与评定 222
八、计量器具其他一些计量特性的评定 228
习题及参考答案 230
第二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233
一、统计技术应用 233
二、GUM法评定不确定度的一般步骤 240
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241
四、表示不确定度的符号 261
五、GUM法及蒙特卡洛法 262
习题及参考答案 263
第三节 测量结果的处理和报告 266
一、最终报告时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及数字修约规则 266
二、报告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的有效位数的确定 267
三、测量结果的表示和报告 268
习题及参考答案 270
第四章 计量专业实务 272
第一节 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的实施 272
一、检定、校准和检测概述 272
二、检定、校准、检测过程 277
三、校准测量能力的评定 285
四、检定周期和校准间隔的确定 285
五、周期检定(校准)计划的编制 285
六、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的测量仪器的管理 286
七、仲裁检定的实施 288
八、检定和校准实务举例 289
习题及参考答案 311
第二节 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 315
一、证书、报告的分类 315
二、校准证书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要求 316
三、证书、报告的审核和批准 317
四、证书、报告的修改和变更 317
五、证书、报告的质量保证 318
六、证书、报告的管理 319
七、计量检定印、证 320
八、检定证书和原始记录举例 321
习题及参考答案 348
第三节 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 350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依据和条件 350
二、计量标准的命名规则 351
三、计量标准考核的原则和内容 352
四、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353
五、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 357
六、建立计量标准的准备工作 364
七、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资料的填写方法 366
八、计量标准考核的程序和考评方法 372
九、计量标准考核的后续监管 379
十、计量标准的保存、维护和使用 380
习题及参考答案 381
第四节 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编写和使用 384
一、计量检定规程的编写 384
二、计量校准规范的编写 396
三、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使用 400
习题及参考答案 402
第五节 比对和测量审核的实施 403
一、比对和测量审核的定义和作用 403
二、比对的类型和组织 404
三、比对技术方案的制定 406
四、比对结果的评价 411
五、比对过程举例 411
六、比对总结报告及相关事项 412
七、测量审核相关要求 415
习题及参考答案 416
第六节 期间核查的实施 418
一、期间核查 418
二、期间核查的策划 420
三、期间核查的实施 423
四、核查记录的内容及记录的形式和保存 425
五、核查标准的保存 427
习题及参考答案 427
第七节 型式评价的实施 428
一、计量器具的型式 428
二、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428
三、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的范围和实施机构 429
四、型式评价的程序 429
五、型式评价的要求 430
六、型式评价的实施 434
七、型式评价结果的判定 434
八、计量器具型式批准标志和编号的使用 435
习题及参考答案 435
第八节 计量科学研究 436
一、计量科学研究概述 436
二、计量科学研究方法 439
三、计量科学研究的程序 444
四、我国重要科技计划简介 454
习题及参考答案 456
附录 458
附录1 综合案例题举例 458
附录2 相关计量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标准目录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