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全集新编 第13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英志编纂校点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554006541
  • 页数:29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的著述全集,收入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小仓山房文集》《小仓山房尺牍》《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双柳轩诗集》《双柳轩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续同人集》等,是迄今为止最全的袁枚著作集。

卷一 诸经类 1

经文异同 1

经注迂谬 3

经注平易 6

说经新奇 9

摘注论语 13

诗有变颂 17

主皮是射名 17

三传多古字 17

公羊之非 18

谷梁之非 20

公羊谷梁传皆姜姓所作 20

说诗同异 21

尔雅之名以雅兼风与颂 22

洪范是祭名 22

卷二 诸史类上 23

摘史记注 23

世系难考 26

史家自序世系 27

史迁序事意在言外 27

史迁矛盾 28

释孔子世家 28

史记体例未备 29

班氏史例 29

后汉书误仿史记 30

班氏有谶纬陋习 31

前汉纪与汉书异同 31

后汉纪与后汉书异同 32

纪信不侯有说 33

后汉书列传载事不同 33

史汉均非旧本 34

古本汉书多伪作 34

补汉书阙名者 34

裴松之三国志补 35

三国志疑义 35

晋书之失 36

晋书疑义 36

六史疑义 37

宋书之误 37

南北史体例之非 37

高进之逸事见三十国春秋 38

新旧唐书得失 39

新书重复 40

新旧唐书异同 40

新唐书硬删文义强用僻字 41

卷三 诸史类中 43

新唐书孝友传例可仿 43

李郭事散见他传 43

五代史持论太苛 43

薛居正五代史稿与欧史异同 44

宋史无识 45

宋史繁芜之故 45

宋史成于道学初炽时 46

宋史为贤者讳过 46

宋史矛盾 47

宋史有三 47

王旦传不得体 48

元史重复 48

金史重复 49

辽史名号互异 49

元史成太速 50

元赦书俚鄙 50

史家重复 50

史家率笔 51

史家好言猥亵 52

萧颖士不知史例 52

子由古史最陋 53

汉妇人封侯 53

史书漏载 54

史家重子孙 55

史家避讳无谓 55

史有太简者 56

十六国春秋载孔子事独奇 56

通鉴表章李邺侯 57

邵氏弘简录可笑 57

一人两传 57

两人一传 58

一人两史有传 58

左史称名随意 58

纲目非朱子所作 58

通鉴删纪元 59

卷四 诸史类下 60

竹书 60

古无正统之说 60

冤狱卒白 61

张邦昌贤于刘豫王伦 61

古人是非未定 62

柯维骐宋史新编与王损仲宋史记有可取处 62

唐阙史五代史补缺王陶二家皆疏陋 63

儒林公议叙刘三嘏事与长编叙赵山遇事相同而正史皆不载 63

咸通录三宝记补正史所无 64

通鉴以萧方等为萧方 65

新唐书以卢鸿乙为卢鸿 65

作史 65

窃号 66

韩信逸事见三国志新唐书 66

南越逸事 66

梁陈遗事出广异记 67

亡宋航海逸事见广志 68

卷五 金石类 69

东汉碑文起六朝唐朝割裂之渐 69

碑志子妇 70

碑牒子孙男妇次第于左 70

周夫人墓志题上不称夫配 70

孟夫人墓志题上不称夫人 70

碑阴无字 71

先载镂石之人后载大义主 71

七十二座蛟龙碑 71

周孝侯碑与史互异 72

百石卒史误为百户史卒 72

先灵 72

汉碑太滥 73

碑铭用韵之奇 73

柳敏碑铭通韵之宽 73

韩仲良碑 74

神道碑多讳 74

崔莺莺碑 74

以国号为字 75

夏承碑有三本 75

古无格式忌讳 75

文不入墓者宜用表碣 77

碑有四品孙五品孙之称 78

碑题书官位则文中不书 78

墓志详书则神道碑从简 79

墨制授官碑文不讳 79

主簿加上柱国见于碑文 79

孔庙置百石卒史及史晨碑皆当时格式 80

壹代一 80

后五代藩镇之尊见于碑碣 81

后五代枢密之权见于度牒 81

碑补史所不及 81

碑补小说之所不及 83

又 83

唐碑可笑 84

追树十八代祖碑亦有例 84

从子称君之例见裴道安墓志从弟称君之例见杜牧弟觊墓志 85

节度使在家食俸之例见于葛从周碑 85

钱本草 86

祭尊二字见于古印 86

蜀叟二字亦见于古印 87

古印不大 87

三碑疑义 87

汉碑好称故官 88

隶释不解分子二字 88

高湛张琮二碑 89

唐宋二事例见于碑碣 89

妇人书碑 90

卷六 天时地志类 91

改正改朔改年 91

齐秦之历鲁之历 91

古人不重望日 92

以月纪日 92

夏正或用或不用 92

二十四气 93

上巳之说互异 94

无羊之月 95

都试之日 95

十时十位 95

日月晦朔解 95

三伏 96

测天三家以外诸说 97

地有四游 98

十三月十四月十九月 98

端午不必五月修禊不必上巳登高不必重阳除夕不必岁除 98

寒食不必清明 99

开辟不必十二万年 99

地理之难 99

五服 100

四至不同 101

三扬州 101

五赤壁 102

三曲江 102

徐扬可称闽中 102

江河发源 103

二百里蔡 103

地名通用 104

地名所由 104

三吴三解 105

五湖五解 106

马嵬本人名 106

台城 106

雁塔 107

两水精宫 107

蜀无眉山 107

吴兴非湖州 107

卷七 官职类上 109

六朝尚书台有二书体 109

领行兼假之分 109

爵官职秩之分 109

古无教官 110

唐宋铨选 110

勋阶封号食邑实封之分 111

小门下 111

赐金紫非本秩 111

相国尊于丞相 112

尚书令尊于尚书 112

唐宋正一品皆赠官 112

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 113

太史公位在丞相上 113

尚书侍郎古不甚尊有迁县令者 114

称令公 114

平章事非本职 115

御史有不主纠察者 115

署理 115

柱史二解 116

长史 116

以降为尊 116

学士 117

大学士 117

侍读 117

都都知都都统 118

奉宪 118

黄堂 118

主事是吏非官 118

总督 119

刺史 119

监司 119

郡县忽大忽小 119

元知府或有或无 120

制府 120

功曹 121

移文 121

致仕官朝参 121

吴志 122

告身 122

未入流 122

领侍卫内大臣 122

巡抚总河总漕都统 123

说书 123

唐制节度观察二使不并置 123

织造府 124

县佐非县丞 124

貤封非古 124

县令非令尹 125

汉宗伯非礼部尚书 125

汉司空非工部尚书 125

宋知某县事非县令 125

京朝官之分 126

协办 126

官衔 126

帖黄 127

古官尊卑不一 127

汉仪同三司宋三司五司 128

古内外官时轻时重 128

唐翰林学士最荣 129

古中书舍人最尊 129

部胥 129

小史 130

典使 130

仆射自魏晋始尊 130

卷八 官职类中 131

唐宰相皆非本官故有同三品同平章事之称 131

宋宰相不专任 131

宋正官不治事 132

宋三师三公最滥 132

唐翰林侍诏甚尊 133

明按察使可以笞知府 133

宋恩荫最滥 133

省台寺监府卫院之分 134

令敕格式之分 134

称呼越等之禁 134

巡抚称中丞 135

唐宋散阶 135

唐宋封妇人四品称君 135

宋史官制排班给俸最详 135

职田 136

学政 136

县尉上表巡检赐敕 137

剩圆 137

丞迁尉 137

宋宫观不必往其处供职 138

唐宋官放假日多 138

隋制从驾官许带家眷 138

用兵可以乘轿 139

藩司臬司 139

快手内外班 139

藩司称方伯臬司称廉使 140

罚俸 140

直隶 141

宰相有印 141

翰林有印 142

检校 142

行守试之分 143

判知之分 143

权发遣 144

落致仕 144

一字王 145

同知称司马 145

通判称别驾 145

元宰相太多 146

元皇后最多 146

宰相称相公相王 147

入粟官元价最贵 147

魏都督即刺本州 147

魏制官有泛阶 148

参军记室行军司马等官 148

某郡相 148

荫 149

夺一官 149

卷九 官职类下 150

宰相乞郡 150

明参将游击非守土官 150

寄禄散官 150

公卿三变而称寺称少 151

宋有就差勾当之称 151

选法三变而至掣签 152

古调官非今调官 152

判官非通判 152

特进非官 153

岩郎非尚书郎 153

赐爵 153

汉俸米多钱少 154

予告赐告有别 155

持节使持节假节有别 155

舍人 155

给扶侠侍之分 155

衙门当作吾门 156

上衙门三日 156

三考出身 157

大夫亦有三朝 157

历代职官数目 157

典史授都御史 158

印 158

省会二字借用 158

府道二字借用 159

在家食俸 160

革职留任 160

听事吏 160

顶马 160

掌扇腰扇 161

喝道 161

需次 161

札付 161

督邮 162

门卒 162

官婢 162

公主称尚 163

驸马 163

卷十 科第类 165

进士称名 165

进士出身 165

糊名印卷排坐位 166

搜检改沐浴 166

文章自注出处 167

填籍贯年貌三代 167

唐宋进士选官不过簿尉 167

进士许让 168

给烛 168

謄录 168

许带书册 168

贴出 169

鹿鸣宴 169

琼林宴 169

馆选教习散馆 170

宋制科三等最尊 170

三场虽定八月而试期可改 170

射策对策之分 171

时文八股 171

场规 172

南北分卷 172

额限 173

主考 173

举人贡士岁页拔页 174

周易生 174

荫生 175

赐同进士出身 175

恩科有二说 175

见座师 176

禁称门生 176

武学武状元 176

武举进士 177

覆试 177

礼闱 178

官卷 178

回避 178

拔解 179

监生 179

监生考职 179

增广生附生 180

宗学 180

学田 180

锁厅 181

充场儒士 181

翰林秀才 181

殿试难题 181

五状元 182

特赐科名 182

行取之试 182

传衣钵 183

温卷 183

老先生 183

献书得官 184

古称状元不必第一名 184

古称探花不必第三名 184

翰林不必文人 185

状元无定官 185

状元与同年交拜 186

对花召 186

修撰 186

典史中状元 187

唐重进士轻明经 187

瞎榜 187

元榜有正副 187

主司在院而榜自外来 188

举子自定状头 188

童子科 188

副榜 189

科名记 189

通籍 189

大比 190

卷十一 各解类 191

束脩七解 191

觚不觚三解 192

少艾三解 192

三户二解 193

坫五解 193

夏屋三解 194

屋漏三解 194

匏瓜三解 195

寤生三解 195

金吾三解 195

可怜二解 196

汤棘二解 196

癰疽二解 196

驺虞四解 196

有妇人焉二解 197

孟侯二解 197

中堂三解 197

伊耆氏二解 198

鳏寡孤独二解 198

殃及池鱼三解 198

蚩尤三解 198

老聃三解 199

子卯不乐三解 199

郭公三解 199

唐山夫人二解 199

私字六解 200

龙字三解 200

五大夫二解 200

王母六解 201

赵李三解 201

羽觞三解 201

鲜卑二解 202

季随二解 202

萧墙三解 202

傅说三解 202

作者七人三解 203

三老四解 203

八索三解 203

周行三解 204

了鸟二解 204

原庙二解 204

三监三解 205

三望五解而李穆堂先生别主一说 205

六宗九解而杨文叔先生专主一说 206

禘四解 208

社二解 209

绵庄先生解禘与昌黎略同 209

方丧二解 209

娣姒二解 210

卞和刖足两解 210

小蛮二解 211

六亲三解 211

先配后祖三解 211

下达二解 212

鬼夜哭二解 212

雉朝飞二解 212

门生三解 213

露筋祠五解 213

当面二解 214

口实二解 214

计较二解 215

内顾二解 215

今昔二解 215

所天三解 216

一味二解 216

苋陆四解 216

入小学二解 217

古剌水三解 217

爱妾换马有二说 218

广陵散二解 218

出母有二解而周栎园别立一说 218

别子三解 219

寒食二解 219

姑息二解 219

蕴藉二解 219

称大人五解 220

从母二解 220

五马三解 221

宵明烛光二解 221

市井二解 222

卷十二 典礼类上 223

明堂 224

郊天有尸祭昆虫无尸 224

丧次即位 225

五十不服丧 225

斋二义 225

廛二义 226

法 226

彻非通力合作之谓 227

君宴别立主人 227

介即副 227

一献 228

贽有授奠之分 228

杖 228

县令吊人 229

奇拜似打跧而非跧 229

肃拜似扶而非扶 230

妇人不跪而亦跪 230

郊天再拜 231

稽首最重 231

稽首空首顿首之分 231

揖喏拉手 232

元朝仪最繁 232

受拜者先拜其先 232

一坐武坐 233

古不轻拜人亦不轻受人拜 233

孝子可以出门 233

古不共厕 234

尸柩无拜礼 234

容车 234

祠大而奠小 234

乳母缌 234

暖孝 235

并丧 235

在远除服乃归 235

大功数闰 236

招魂葬非礼 236

今丧过古 237

斩衰可笑 237

婚而遇期功之丧 237

拜扫与上墓为二事 237

子妇为舅姑斩衰三年 238

袝妇舅主之 238

父未殡而祖亡承重议 238

父妾慈己者服议 239

丧所生母杂议 240

孤哀子 241

卷十三 典礼类中 243

三年供饭 243

男女在殡不同荐 243

厅可代庙 243

已毁之主不必瘞未毁之主亦可藏 244

礼无二继 244

古名物太繁 244

古合今分 245

古分今合 246

习而不察则僭 246

忽二忽一 247

姓氏 247

族 248

兄弟不必同姓 248

父子不同姓 249

嫁娶遭丧 249

主人以禁客食为礼 249

妾母之丧 250

假葬 250

妇翁不甚尊 251

婿称门人 252

亲家无相见礼 252

养媳即侍年之女而有类于拜时 252

婿拜妇家祠庙 253

入门即庙见当用书仪 253

昏礼摄盛非僭 253

舅姑先行宾主礼 254

往送之门 254

改嫁 255

圣贤高士有妾 255

嫁妆 256

看新妇 256

催妆 256

回门 257

夫妇交拜 257

养老女婿 257

卷十四 典礼类下 258

以孙为子以子为孙 258

居丧夺情 258

滕文公 259

妻期最重 260

祭天一岁四举 260

丧三年不祭 260

三祖配天 261

特牲少牢只一尸 261

以庶子为长子后五家驳义 262

妇人无尸 263

贵贵 263

已受命而未赴任应行故吏之礼 264

连宗 264

拜墓吉礼 265

为师制服葬师于先茔 265

朋友服朋友殡于其家 266

为殇立后 266

两妻并封 267

袝妾 268

为座主服缌麻 268

吏持长官服 268

宗子主祭亦以爵重 269

庶孙为祖庶母无服而虞东先生独立一说 269

夫人于妾无服而答拜有二说 270

童子无缌而两妾相服有缌 271

立孙非礼 271

母拜子父亦拜子 271

诸侯祭亦用豚大夫祭亦用牛 272

与父坐见其子不起 272

称孝弟非礼 272

点主非礼 272

贰杖非礼 272

丧婚非礼而唐之帝室行之 273

昼婚非礼 273

古有学无庙 273

孔庙 274

丁祭 274

书院 275

山长 275

黑衣参谒 276

伶人参堂 277

笞督 277

卷十五 政条类 278

汉诏有四 278

唐诏有七 278

死后赠官 279

生而立祠 279

生而赐谥 279

随嫁复姓 280

封本生父母貤封外祖叔父 280

致仕有异说而亲老归养有例 280

国忌停刑 281

紧急文书 281

加耗 281

行香 282

米价二则 282

汉金多铜少 282

热敕 283

两议 284

听情 284

利债不得过三分 284

花押 285

台头 285

监帖 286

笼门 286

抱告 286

会审 286

放告日期 287

烟户册 287

埋路毙招尸亲 287

夤夜入人家登时打死勿论 288

过失杀 288

预支俸薪 288

画题判行 289

买缺 289

满贯赃 289

绢尺 290

详文 290

禀帖 290

招册 290

宫门请圣安 291

朱墨笔 291

咨覆文书 291

蜜章 292

批驳 292

事件 292

查办 292

行在 293

投履历 293

甘结 293

文东武西 293

插耳箭 294

岸狱 294

卷十六 称谓类 295

避讳可笑 295

不避讳更可笑 296

谥因讳改 296

避讳改国号改地改官 296

兼避字讳 297

避讳釀成人命 297

古称字最贵 297

父子同字同名 298

称先子 298

严君三称 299

师称友生 299

考妣三称 299

尊老二称 299

曾祖称曾门亦称曾父 300

妾称孺子妻亦称孺子 300

男子称寡称嫁 300

高祖乃远代之通称 301

父称官姑称阿家 301

大夫称主 301

称卿 302

唐人称郎最贵 302

称君为大尊 302

僧可称郎 303

称谓愈降而僭 303

庶人称显考不应称府君 303

杂称 304

相称之奇 304

称父为郎为哥为亲戚 304

称臣为哥 305

赐号之奇 305

大娘娘称太后 305

儒号法师祖师 306

释封国公称将军 306

丈人之称不专属外舅 306

妾有女可称庶母 307

季祖母 307

妾称姬 307

俗父雅子 308

父兄称先生 308

古称内兄弟有二而皆非妻之兄弟 308

甥有七称 309

馀子 309

称慈母有三 309

自称尊老令弟 310

父在封母不称太 310

称先辈有五说 310

称司道宪台非礼而称之亦可 311

称太君 312

卷十七 辨讹类上 313

小学之讹 313

孟子疏之讹 313

四月称清和之讹 314

立春鞭士牛之讹 314

忌月之讹 314

玉堂称翰林之讹 314

周易之讹 315

道士之讹 315

太牢少牢之讹 316

嫦娥奔月之讹 316

韩湘之讹 317

萱草称母之讹 317

今人承重之讹 317

今人丧位之讹 318

语录之讹 318

雅量之讹 318

误空弮为空拳 318

误形名为刑名 319

八座之讹 319

考亭之讹 319

老泉之讹 320

花旦误称 320

色叫误称 320

再醮之讹 321

加级之讹 321

櫺星门之讹 321

举人进士之讹 322

科目科甲之讹 322

卫出公祢祖之讹 323

行李之讹 323

结发之讹 323

司宫之讹 324

银数称钱之讹 324

龙忌之讹 324

李白轻杜甫之讹 325

陶诗题甲子之讹 325

代宗之讹 325

女状元之讹 325

疲癃之讹 326

今人称姨母之讹 326

无继室而称元配之讹 326

鸡口牛后之讹 327

君苗姓应之讹 327

韩文公称昌黎之讹 328

欧公为小姨夫之讹 328

以度支称户部之讹 328

谢仙火之讹 329

烹小鲜之讹 329

教官称苜蓿之讹 329

教官称广文之讹 330

莺迁之讹 330

?奸之讹 330

宰相称阁老之讹 331

忌偶年入学之讹 331

生日称诞日之讹 331

隶书称八分之讹 332

泮水称学宫之讹 332

巡抚称抚军之讹 332

太史称翰林之讹 333

门子之讹 333

孔安国献古文尚书遭巫蛊之讹 333

乐府之讹 334

男子称肃拜凶礼称稽首之讹 334

省试之讹 335

试帖之讹 335

露布之讹 335

拟题之讹 336

九锡之讹 336

纳采之讹 336

国子监之讹 336

国学称成均之讹 337

振济非赈济 337

笏非手板 337

后妃非太姒 338

黄姑非牵牛郎 338

裨谌草创非适野 338

晋文公献状非献功状 338

家谱非信书 339

旁坐者非客 340

答拜非交拜 340

东坡刑赏忠厚之至论非想当然 341

博雅非博学 341

奄人非宫刑 341

执牛耳非尊 341

长乐老人非作行乐解 342

子婿非子侄 342

归宁非礼 342

道学传非儒家名 342

董秦非李忠臣 343

兄弟非昆弟 343

匆匆不及草书非今之草字 343

东宫非专指太子所居 344

智囊非美称 344

皋陶谟无教二字乃无敖之讹 344

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字即人字 345

范文正公麦舟助人之讹 345

蔡邕无子之讹 345

卷十八 辨讹类下 346

布帆无恙之讹 346

汉文短丧之讹 346

鲁无篡弑之讹 347

赠策之讹 347

下属称卑职之讹 347

余忠宣公之讹 348

韩文公服金石之讹 348

秦良玉拔刀断袖之讹 348

邓通谮贾生之讹 349

昌黎轻崔群之讹 349

梁山泊之讹 350

学宫祀文昌魁星之讹 350

张骞乘槎之讹 351

郢曲之讹 352

竹箭之讹 352

奚斯作鲁颂之讹 352

流离之讹琐尾之讹 353

盘庚改国号之讹 353

末下盐豉之讹 354

商金银之讹 354

黄花之讹 354

古人自序家世之讹 355

司业之讹 355

量移之讹 356

唐人诗用昭阳之讹 356

今人称太翁之讹 356

今人称三教之讹 356

称婿为布袋之讹 357

子贵称封君之讹 357

短褐之讹 357

星士称算命之讹 358

火头之讹 358

堪舆之讹 358

刑天之讹 359

入国见小君之讹 359

西京无太学之讹 359

程婴匿赵孤之讹 359

赵注丑类之讹 360

朝奉之讹 360

内阁中书之讹 360

参官之讹 361

三多称祝之讹 361

弟子称高足之讹 361

印章称图书之讹 362

哀词非可用之于平辈 362

左氏万者二人之讹 362

左氏赋一鼓铁之讹 363

焦山周鼎西湖寿亭侯印灵谷寺景阳钟之讹 363

伯夷叩马之讹 364

贤昆玉之讹 364

恭王妃通小吏牛金之讹 364

曹娥传婆娑神之讹 365

孝女叔先雄之讹 365

嬸母非世母 366

别字非古 366

细君非妻 366

夭非童殇 367

羊后非羊祜女 367

伏猎侍郎似误而非误 367

女娲非女 367

今志书非古志书 368

媵非妾 368

提封非堤封 368

继室非继娶 369

紫荷非荷苞 369

厕非溷 369

世妇非妃 370

冠氄非鸟 370

牛衣非牛 370

羊车非羊 371

楚歌非楚 371

阿堵非钱宁馨非佳轩渠非笑 371

龙阳君郑樱桃俱非男宠 372

随非走色丝非绝导非导官之导 372

莫愁非女 372

一金非一两 373

一匹非一端 373

南向非尊 373

免非服 374

王嫱非名 374

妲己非名 374

孙膑卫辄非名 374

丁外人非名 375

笙歌非乐 375

自号愚鲁拙钝之非 375

阿奴非周谟小字 375

以赀作官非捐纳 376

百姓非黎民 376

吕翁非吕洞宾 377

司命非竈神 377

卷十九 存疑类 378

欧公疑系词 378

王柏疑三百篇 378

王伯厚疑尸 378

郑夹漈疑谥 379

经传二疑 379

杨妃洗儿钱之疑 379

孔子夫人丌官氏之疑 380

金海陵疑配天 380

丧三十六月之疑 380

妇人无主之疑 381

唐明皇不善终之疑 381

鼻亭之疑 382

梁灏少年中状元之疑 382

李易安改节之疑 382

建文逊国之疑 383

宣德有建文之子之疑 384

银瓶小姐之疑 384

柔福帝姬之疑 385

文中子之疑 386

正史之疑 386

屈原沉湘之疑 386

韩昶金银车之疑 387

青冢之疑 387

女媭之疑 388

比干墓之疑 388

比干后为林姓之疑 389

石鼓疑秦文公物 389

瘞鹤铭疑皮日休所书 390

夏璜之疑 390

庆忌之疑 391

姚泓骆宾王黄巢诸人不死之疑 391

长编二事 392

霍光张飞能文之疑 392

曾子固不能诗之疑 392

天星分野之疑 393

卷二十 原始类 394

今事古始 394

画像不始于勾践 394

立碑 395

衙门不始于侯景 395

迎佛不始于汉明帝 395

用笏不始于宇文 395

从品官不始于宇文 396

郡县不始于秦 396

漕粟不始于萧何 396

舆图不始于东汉 397

青苗钱不始于王安石 397

十三经之名不始于前明 397

还魂因果不始于佛法 398

九品官不始于曹魏 398

玉海不始于王伯厚 398

回文诗不始于苏若兰 399

佩龟不始于唐 399

用银不始于金哀宗 399

起复不始于伯禽 400

改元不始于汉文帝 400

笔不始于蒙恬 401

纸不始于蔡伦 401

射潮不始于钱镠 401

海运不始于元 402

长城不始于始皇 402

缠足不始于李后主 402

妓女不始于管仲 404

庆生日不始于唐明皇 404

庙像不始于佛家 405

刻板书不始于冯道 405

元宝不始于金章宗 406

瓷器不始于后周 407

灵台不始于文王 407

太极说不始于周元公 407

强项二字不始于汉书 407

会通河运漕 408

殿试不始于武后 408

文字不始于苍颉 408

牛耕不始于赵过 409

盐官始于汉 409

访拿讼师始于子产 410

抄家不实始见汉书 410

印小书始于南齐 410

乞巧始于成武丁 410

儿生三日之贺始见于北史 411

厕筹厕纸一见北齐书一见元史后妃传 411

国子监起于隋 411

羡馀始见于周礼 411

物以九计始于元 412

印契始于宋高宗 412

缺襟袍始于隋文帝 412

缎始于元 413

钉鞋始见于唐德宗 413

叶子戏始于李郃 413

雨衣始于陈成子 413

闹装带始于唐 414

短串始见抱朴子 414

汉军始见于宋史 414

行事举例不始于南朝 415

卷二十一 不可亦可类 416

自称其字非礼而自称亦可 416

称公最尊而有时逢怒 416

作妇人传称夫家姓而称母家姓亦可 416

从子称侄男非古而称亦可 417

婚礼不贺而贺亦可 417

争财礼非礼而似礼 418

搢绅非缙绅而称缙绅亦可 418

称六十为六旬似误而非误 418

生不称讳而称讳亦可 419

称季父不称叔而称叔亦可 419

婚礼不用乐而乐亦可 419

填讳非礼而周益公行之 419

天地不合祭而合祭亦可 420

古无墓祭而墓祭亦可 421

无交不吊而吊亦可 421

异姓不为后而为后亦可 422

继父不祭而祭亦可 422

女不主丧而主之亦可 422

丧不吊而吊亦可 423

分家非礼而分家亦可 423

庙无二嫡而两夫人并袝亦可 424

为后者归宗可而不归宗亦可 424

异姓不称族而称族亦可 424

墓铭不书子妇而书之亦可 425

合葬非古而合葬亦可墓铭标题书配非古而书配亦可 425

妇人不称顿首而称之亦可 426

忌辰不饮酒而饮之亦可 426

同姓不为婚而为婚亦可 426

继嗣非古而礼有可通 427

小宗不可绝而可绝 427

卷二十二 应知不知类 429

母以子贵而晋人不知 429

郊日不吊而伊川不知 429

郊日可吊而东坡不知 429

国君不死社稷而怀宗不知 430

嫡母无厌而赵岐不知 430

康王之诰陈书沈文阿有说而东坡不知 432

师作众字解见贾逵论语注而王旦不知 432

郊天可以献熟而宋真宗不知 432

明人雷同国号而大臣不知 433

起居即问安而李涪不知 433

丧礼有玄孙服而汪钝翁不知 434

天子无小宗大宗而杨廷和父子不知 434

西京即有墓志而王俭不知 434

史迁祸因作史不因李陵 434

崔浩祸不因作史 435

苻生并不好杀 435

立子杀母魏法不尽然 435

罢藩镇宋法不尽然 436

汉高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亦不尽然 436

曹彬下江南不戮一人亦不尽然 436

明宰相必用翰林而不尽然 437

卷二十三 不符类 438

史记与尚书左传不符 438

杨恽事汉书与谢承后汉书不符 438

称伊尹貌荀子与晏子不符 438

昭王南征左氏与吕览不符 439

昭灵夫人事史汉与陆士衡颂语不符 439

孔子不答战陈左氏与论语不符 440

四大镇事马端临通考与宋史不符 440

十六国春秋载周处事与晋史不符 440

唐书王才人事与两朝献替记不符 440

杨妃之死刘宾客诗与唐书通鉴不符 441

宋野乘记太宗之崩与正史不符 441

金縢史记与尚书不符 441

国策载李牧事与史记不符 442

金人南迁录与金史大金国志不符 442

周处事史与碑不符 442

心史载文天祥事与宋元史不符 443

明仁宗景泰之崩野史与正史不符 443

燕懿王德昭之死涑水纪闻与宋史不符 443

吴越重敛五代史与钱氏私志不符 444

宇文虚中之死野史与宋史不符 444

罗愿拜岳庙之事外集与正史不符 445

赵元昊之死笔谈与宋史金史不符长编又与笔谈不符 445

宋齐丘之死江南野史与马令南唐书不符 446

岳武穆之死正史与北盟会编及诸野乘不符 446

关壮缪之死三国志与阁帖不符 446

范公论唐八司马之事与唐史不符 447

韩寿事高氏逸史与晋书不符 447

真诰言郗鉴王阳明文集述郭璞语皆与正史不符 448

金主亮之死诸书不同 448

卷二十四 诗文著述类上 450

文人寓言 450

行状 450

上梁文 450

祭文 451

檄文 451

编文用尔雅之非 451

自注其文之非 451

编集以赋装头之非 452

诗赋不可为典要 452

文中用释老 452

一字异音 453

方言与今不合 453

音义繁重 454

字义相反 454

俗用字不知所始 455

左丘明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455

尸女 455

上行用草书 456

名数字义 456

句读 458

书父祖考应从父称 459

古有史无经 459

七言律即乐府 460

联句始式微 460

集句始傅咸 460

文集之名始东京 461

近体诗出韵 461

八分书 462

中国书在海外 462

然虽 462

诸子 462

扬子 463

古事见古人引用而不知所本 464

二字义分而今合用 466

卷二十五 诗文著述类下 469

考据最难 469

鸾鸟闻乐而舞 472

青词 472

今书缺略 472

古文摹仿 474

古人合集一堂各司一事 477

东方朔中下之资 478

唐艺文志经史分类 479

古书伪托 479

诗平仄随意 480

诗不拘只偶 481

不转韵诗 481

代倩 481

古书衍文 482

字书所无 482

古书所载不同 483

古用虚字不可解 484

经史语多不拘 485

古文省字 485

古文增字 486

卷二十六 古姓名类 487

姓名之奇 487

三昭君两孔明两玄德两四皓 488

魏有郭汾阳 488

万石君有三 489

宋有唐伯虎 489

纣字受德 489

杜度似误而竟实有其人 489

瞽瞍名? 490

重尧舜文王孔子之名 490

孔子名丘孟子字子居 490

西汉人字多相同 491

文翁仲雍伯夷之父 491

文君前夫 491

东海孝妇 492

六公孙弘 492

公输鲁般有三 492

冯夷有二 493

蹇修伏羲臣 493

古人姓名之别见者 493

物而人名 494

辽金元姓氏颇合于古 495

生而自言其名 495

卷二十七 杂记类 496

舜有兄 496

尺牍 496

卢蒲嫳为齐庄报仇 497

赵高为赵报仇 498

义帝有汉高所弑之说 498

项羽有始皇之子之说 498

汉高祖有母 499

战国贪金好博 499

有伏羲以前之书 500

史汉字类穿鑿无谓 500

武王未代殷 500

汤亦禅让 501

桀无宠妹喜事 502

方正学有后 502

包孝肃有子 502

柳子厚子 503

宓子贱柳下惠不善终 503

东汉服制重轻不伦 503

宋法宽严不当 504

古法太严 504

汉武光武用心之殊 505

心学之谬 505

小人诈善 506

小人貌陋 506

武侯用民之宽 507

荆公新法之拙 507

差役终以温公为是 508

机缘 508

今人所不为而古之大贤为之 512

两歧语自佳 512

进一层语亦佳 513

通财之难 513

妄诋古人 514

六朝习气语 515

宋儒习气语 515

一时两徽宗 515

建元两世同一号 516

易世仍称旧号 516

年号雷同 516

天下一岁死罪三人 517

元轻杖人 517

顶赤生天 517

宋人好以怨报德 518

书中序事可疑 518

已甚受诬 519

论语考 519

禽即兽 519

帝为还债 520

汉大臣权最重 520

绶分丙丁记室分格外 520

物极必反 520

女子作官 521

章惇报施 521

中三元而后娶 521

宦官至明而尊极 521

宦者以淫媟闻 522

宦官赐谥 522

不用宦官宋不如元 522

牧斋小人心术见于注书 523

小青实有其人 523

牛车忽贵忽贱 524

痘 524

康海救张敷华 525

黑豆 525

取水 526

角烟怖虎 526

古事相类 526

古事相反 530

果报似巧 531

数若前定不能预知 531

王安石不幸 531

宋筒瓦最贵 532

宋杌子最贵 532

金漆椅 532

眼以大长为贵 533

女人男服入阵 533

今疾病见古书 533

六更 534

白鹅浮水名浮尼 534

欠债失官 535

九十六岁死节 535

长一丈九尺 535

狐截人发 535

老年人生子族人作闹 536

卷二十八 术数类 537

算命 537

相 538

阴宅 539

阳宅 540

术数在可知不可知之间 541

鬼神弄人 543

梦亦难信 543

天文难凭 544

草木无知 545

凡信时日小数者无不破败 545

邪不胜正神鬼生于人心 545

灾祥不一 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