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1
1.1 中国农村地区成人高血压亚型与卒中风险 1
1.2 高血压正常高值增加卒中风险 3
1.3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缺血性卒中相关 4
1.4 高血压与高C反应蛋白共同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高血压加饮酒增加卒中风险 7
1.5 目前指南不建议抗栓治疗的年轻房颤患者存在卒中风险 9
1.6 中国房颤患者卒中和MACE危险因素新发现 11
1.7 慢性肾病患者反复低血糖发作会增加卒中风险 13
1.8 酒精摄入与卒中风险的剂量关系 13
1.9 水果蔬菜摄入与卒中风险 16
1.10 卒中风险性别差异变化 17
1.11 年轻女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卒中风险高 18
1.12 炎症性肠病增加卒中风险 19
1.13 败血症患者卒中风险增加 20
1.14 饮食蛋白摄入和卒中风险的定量分析 21
1.15 中国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病率与结局研究 22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23
2.1 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对急性脑静脉窦血栓的预警作用 23
2.2 β-分泌酶(BACE1)在脑淀粉样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4
2.3 ANRIL调控的CARD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s2043211(p.C10X)与缺血性卒中相关 25
2.4 卒中患者血浆谷氨酸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症相关 28
2.5 脑出血后TLR通路负调控CD36介导血肿吸收 30
2.6 脑内含量丰富的miR-107通过下调谷氨酸转运体1促进缺血性卒中后兴奋性毒性 31
2.7 两个新型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的缺血性卒中相关 31
2.8 缺血性神经元募集NK细胞,加重脑梗死 34
3 脑血管病诊断技术进展 35
3.1 局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与卒中 36
3.2 磁敏感血管征形态预测大脑中动脉栓塞溶栓后再通的研究 37
3.3 多时相动脉自旋标记灌注磁共振在烟雾病中的诊断价值——与CT灌注比较 38
3.4 脑小血管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及管腔扩张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 38
3.5 脑白质病中深部髓静脉显现——3T磁共振研究 40
3.6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非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 42
3.7 脑微出血仅与高血压患者的深部脑白质高信号相关 43
4 脑血管病防治进展 45
4.1 早期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无益——CATIS研究 45
4.2 标准剂量还是低剂量——中国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46
4.3 脑出血急性期他汀治疗能够改善预后 50
4.4 不同严重程度的脑梗死患者他汀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53
4.5 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血管再通后生活依然不能自理的预测因素 53
4.6 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非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颈内动脉闭塞:解剖因素和心源性栓塞 56
4.7 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MISTICH):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案 56
4.8 在中国开展的基于指南的规范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项目 58
4.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在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预防卒中和其他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 59
5 脑血管病预后预测因素及模型 61
5.1 自发性颅内出血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风险预测新量表 61
5.2 A2DS2评分在中国人群中预测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验证研究 63
5.3 血糖调节受损可独立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风险 65
5.4 卒中后血糖波动紊乱与非糖尿病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相关 66
5.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与1年不良结局相关 67
5.6 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与卒中结局的相关性 69
5.7 比较MDRD和CKD-EPI肌酐公式中国改良版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和卒中预后相关性:来自中国卒中登记的结果 70
5.8 THRIVE评分可以预测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 71
5.9 血清25-羟化维生素D可预测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短期结局 73
5.10 血D-二聚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74
5.11 PRKCH 1425G/A多态性对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预测研究 75
5.12 远端单个皮质下梗死较近端单个皮质下梗死临床结局更好 77
5.13 卒中ICF综合核心组套在中国临床机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78
6 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改进 79
6.1 中国农村地区基于社区的卒中治疗系统 79
6.2 中国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接受t-PA治疗成本-效果优势明显 81
6.3 中国人群基于指南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结构化管理随机对照研究 82
6.4 房颤患者卒中预防不同策略的成本-效果研究 83
6.5 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