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平正义观的思想渊源 1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公平正义观 1
(一)儒家的公平正义观 2
(二)道家的公平正义观 4
(三)墨家和法家的公平正义观 5
二、中国的乌托邦——大同思想 6
(一)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 6
(二)中国近现代的大同思想 9
三、古希腊思想理论家的公平正义观 14
四、西方近代思想理论家的公平正义观 20
(一)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与呼唤 21
(二)对秩序和权威的构建思想 23
(三)对功利和效率的追求呼声 26
五、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公平正义观 28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8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评价 29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观 3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 39
一、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创立 39
(一)马克思早期的公平正义观 41
(二)马克思中期的公平正义观 43
(三)马克思晚年的公平正义观 47
二、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主要内容 49
(一)社会公正概念的把握 49
(二)社会公正本质的认识 54
(三)社会公正内涵的理解 55
(四)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 59
(五)社会公正的衡量标准 62
(六)社会公正的目标选择 64
(七)社会公正的路径选择 66
三、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基本特征 71
(一)公平正义的价值基点 71
(二)公平正义的思想内涵 73
(三)公平正义的判断标准 74
(四)公平正义的思维视野 75
(五)公平正义的历史价值 75
(六)公平正义的理论价值 77
四、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79
五、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深刻反思 83
第三章 西方现当代思想家的公平正义观 88
一、约翰·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论述评 89
(一)约翰·罗尔斯及其《正义论》简介与评价 89
(二)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的内核解读、观点述评与重要启示 101
二、罗伯特·诺齐克的人权正义论述评 132
(一)罗伯特·诺齐克及其思想简介 132
(二)罗伯特·诺齐克的“权利正义论”思想内核解读、观点述评与重要启示 136
(三)罗尔斯和诺齐克的分歧与论争——正义之辩 145
(四)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观对我国分配公正的启示 150
三、社群主义正义论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挑战 155
(一)社群主义及其正义论简介 155
(二)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国家观比较 164
(三)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论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169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判 170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简介 170
(二)罗尔斯正义论的十大错误 177
(三)对公平正义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的批判分析 182
(四)“公平正义论”的内在矛盾与乌托邦主义 184
五、尼尔森激进平等主义正义观对罗尔斯正义论的论争 187
(一)尼尔森激进平等主义正义观简介 187
(二)阶级分化与公平正义 190
(三)作为平等的正义与作为公平的正义 193
(四)走向平等正义的社会主义 200
六、哈贝马斯与罗尔斯的正义论争:正义是否包含真理? 203
(一)哈贝马斯与罗尔斯的论争概述 203
(二)关于正义是政治概念还是综合概念的论争 205
(三)关于正义的证明问题 207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正义观 210
一、毛泽东的公平正义观 210
(一)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211
(二)价值取向:追求平等理想 221
(三)核心精髓:实行公平分配 244
二、邓小平的公平正义观 267
(一)邓小平对毛泽东共同富裕观的继承和发展 267
(二)邓小平对毛泽东公平分配观的继承和发展 285
(三)邓小平创立了独特的公平效率观 289
(四)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公平正义观比较分析 298
三、江泽民的公平正义观 310
(一)江泽民对共同富裕观的新发展 310
(二)江泽民对社会公平观的新贡献 319
(三)江泽民对公平分配观的新创举 324
四、胡锦涛的公平正义观 330
(一)胡锦涛公平正义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31
(二)胡锦涛公平正义观的主要内容 334
(三)胡锦涛公平正义观的历史贡献 354
第五章 公平正义观的当代自觉 358
一、学界对公平正义观基本内涵的不同阐释和主张 358
二、公正与公平、正义、平等的含义辨析与差异比较 367
(一)公正与公平 367
(二)公正与正义 370
(三)公正与平等 374
三、公平正义观的当代价值与基本要求 378
(一)公平正义观的当代价值 378
(二)公平正义观在当代的基本要求 379
四、公平正义观的核心价值 382
(一)公平正义观的价值理念 382
(二)公平正义观的基本原则 427
(三)社会公正的价值判断与认识理念 465
第六章 公平正义观的实现路径 476
一、实现公平正义的阶段目标 476
(一)实现公平正义的近期目标——建立健全社会公平保障制度 477
(二)实现公平正义的中期目标——创建法治社会,实现和谐社会 493
二、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路径 519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治理体制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础工程 519
(二)法治建设是保障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 539
(三)协调利益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 541
(四)制度创新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 554
(五)加强监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 560
(六)改善民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途径 565
参考文献 575
索引 586
后记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