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1995 3
圆明园“西洋楼”与中国近代建筑史 3
香港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 12
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历史主义认识 19
中国基督教堂建筑初探 30
二十世纪初在京活动的外国建筑师及其作品 41
关于三峡工程淹没区内万县钟楼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 56
历史的建筑和发展的城市——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在北京的过去和未来 62
建筑与历史和环境——复张开济先生 72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与国际交流——写在《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一书在中国发行之际 74
1996—2000 81
中国近代建筑: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81
中国近代建筑总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87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的译名问题——兼评《外国在华工商企业辞典》 93
中国近代建筑史“洋风”时期之典型 96
中国近代建筑史“自立”时期之概略 107
历史建筑改建中的原有部分保护问题——从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改建工程谈起 112
论建筑装修之“俄罗斯风” 117
原财政部印刷局中卫门翻建保护 119
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改建工程实践之体验 125
中国近代铁路客运站房建筑发展概略 132
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二十世纪上半叶之中国近代建筑 139
北京琉璃厂文化商业街区改建与历史地段保护 147
北京东堂修复及院门重建 159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168
北京近代建筑史研究与北京现代城市建设 175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教学 181
2001—2005 189
近代建筑保护再利用工作之开展及其问题之应对 189
新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奠基人——深切怀念汪坦先生 195
庐山牯岭正街保护修建性详细规划 199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基本认识和研究态度 213
近代包头:城市与建筑 216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与近代建筑保护问题 228
中国广东开平碉楼初考——中国近代建筑史中的乡土建筑研究 237
中国近代建筑的保护再利用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246
开平碉楼:从迎龙楼到瑞石楼——中国广东开平碉楼再考 250
贵阳北天主堂建筑考察及其历史研究 263
澳门与中国近代建筑史 269
庐山牯岭近代别墅浅谈 274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写在《建筑史论文集》正式更名《建筑史》之际 281
2006—2009 287
汪坦 287
张复合 290
长春历史文化研究与紫线划定 293
中西文化相互作用下的中国近代居住建筑 317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基督教堂建筑的特性——中国基督教堂建筑再探 332
传统承续与外来影响——中国近代建筑的价值 339
五彩多元:中国近代建筑与文化 348
石景山钢铁厂历史发展及其近代建筑状况研究 368
清华大学西体育馆研究 379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之认识——写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国际合作20年之际 390
圆明园西洋楼与中国近代建筑史再论——纪念圆明园罹难148周年 394
关于工业建筑遗产之我见——兼议无锡北仓门蚕丝仓库的改建 399
马尾船政局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与现状保护 405
2010—2014 425
注重地方性 强调整体感——三亚崖城东关街沿街骑楼建筑立面复原改造方案设计探讨 425
中国近代居住建筑之发展及特征——结合商用功能的骑楼、骑楼街 434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研究状况及前景 440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研究势在必行 448
《华中建筑》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写在纪念《华中建筑》创刊三十周年之际 454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之深化 459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记事(1986—2014) 463
简历 483
后记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