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视角下村镇银行发展的现实约束与关系型借贷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柳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3635318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为了破解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本书借鉴国外关系型借贷、格莱珉银行及美国社区银行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农村社区独有的人文特征,运用嵌入理论和关联博弈分析法相对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本书对于理解村镇银行竞争优势的培育机制、银监会制定促进新型农村金融中介发展的战略决策以及村镇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增强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与提升竞争力等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问题的提出 3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5

1.2.1 研究目的 5

1.2.2 研究意义 6

1.3 概念范畴界定 6

1.3.1 关系型借贷与交易型借贷 6

1.3.2 中国式与西方式人际关系 7

1.3.3 信任与信誉 8

1.3.4 交易成本与嵌入式交易成本 9

1.3.5 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 9

1.4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 10

1.4.1 研究方法 10

1.4.2 研究思路 11

1.4.3 创新之处 12

2 微型金融发展的理论演进与实践绩效 13

2.1 微型金融发展的理论逻辑 13

2.1.1 微型金融的起源:对传统农业信贷的反思 13

2.1.2 社会资本对市场失灵的修正 14

2.1.3 小额信贷运动的兴起 16

2.1.4 微型金融与内生性金融体系的整合 17

2.1.5 基于信息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18

2.2 关系型借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演进 20

2.2.1 国外对关系型借贷的研究演进 20

2.2.2 国内对关系型借贷的研究演进 30

2.2.3 国内外研究演进述评 32

2.3 村镇银行发展的现实绩效 33

2.3.1 村镇银行的制度绩效与政府的培育 33

2.3.2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与运行模式 34

2.3.3 村镇银行发展的困境、原因与对策 35

2.3.4 现有研究的评价与亟待研究的问题 36

2.4 基本结论 38

3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与农户借贷行为演化 40

3.1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历史变迁、演进特征与利益论诠释 40

3.1.1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历史变迁 40

3.1.2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演进特征及其利益论诠释 51

3.2 中国农户借贷行为演化的历史变迁 61

3.2.1 研究视角与方法 61

3.2.2 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的历史演进 62

3.2.3 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的内在规律 65

3.2.4 优化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的路径选择 68

3.3 基本结论 71

4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现实约束与形成原因 72

4.1 村镇银行的制度内涵及其发展现状 72

4.1.1 村镇银行的制度内涵 72

4.1.2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75

4.2 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现实约束 78

4.2.1 外部制约因素 79

4.2.2 内部制约因素 83

4.3 村镇银行现实约束的形成原因剖析 86

4.3.1 外部形成原因 86

4.3.2 内部形成原因 88

4.3.3 约束的根源是未能有效嵌入农村社区 91

4.4 基本结论 93

5 功能观视域下村镇银行发展的目标绩效 94

5.1 农村金融组织的功能与定位及体系完善的路径选择 94

5.1.1 农村金融组织的功能与定位 94

5.1.2 功能视角下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完善的路径选择 98

5.2 基于Copestake绩效权衡模型的村镇银行发展的目标绩效 104

5.2.1 微型金融的发展模式与Copestake绩效权衡模型 104

5.2.2 Copestake绩效权衡模型的改进及其对村镇银行的运用 108

5.2.3 村镇银行目标绩效的定位现状、失衡原因与发展路径 110

5.2.4 结语 112

5.3 村镇银行的一般竞争优势 113

5.3.1 产权结构明晰 113

5.3.2 个性化金融服务 114

5.3.3 经营机制灵活 114

5.3.4 零售服务收费低 116

5.4 基本结论 116

6 交易成本与社会嵌入理论的交融:嵌入式交易成本的提出 118

6.1 交易成本理论 118

6.1.1 交易成本的内涵 118

6.1.2 交易成本的理论假设 120

6.1.3 交易成本大小的主要因素 121

6.1.4 交易与治理结构的匹配 123

6.2 社会嵌入理论 124

6.2.1 嵌入概念的提出:Polanyi的首创 125

6.2.2 嵌入理论的发展:Granovetter的贡献 125

6.2.3 嵌入理论的研究范式 126

6.2.4 简要评析 129

6.3 嵌入式交易成本的提出 130

6.3.1 机会主义行为与信任 130

6.3.2 产生信任的因素与机制 132

6.3.3 信任对交易成本的作用 136

6.4 基本结论 139

7 村镇银行关系型借贷的性质及效率:基于嵌入式交易成本的解释 140

7.1 村镇银行关系型借贷的性质 141

7.1.1 中国农村社区的人际关系 141

7.1.2 中国农村社区的信任与嵌入式交易成本 147

7.1.3 村镇银行关系型借贷:农村社区的功能服务 149

7.2 村镇银行关系型借贷的效率 150

7.2.1 分析视角:嵌入式交易成本 150

7.2.2 模型分析:基于关联博弈的分析方法 150

7.2.3 小结 157

7.3 基本结论 158

8 嵌入视角下村镇银行关系型借贷案例研究:以客家村镇银行为例 159

8.1 案例研究设计 160

8.1.1 个案的选择 160

8.1.2 访谈对象选择 160

8.1.3 访谈方式选择 161

8.1.4 信度与效度检验 161

8.2 数据处理 162

8.3 结果与分析 162

8.3.1 人际关系、信任与嵌入式交易成本 162

8.3.2 经济交换域、社会交换域以及政治交换域的相互嵌入 166

8.3.3 村镇银行关系型借贷的二次嵌入 169

8.4 基本结论 170

9 村镇银行关系型借贷中的委托代理 171

9.1 村镇银行关系型借贷中委托代理的产生与表现 171

9.1.1 村镇银行关系型借贷中委托代理的产生 171

9.1.2 村镇银行关系型借贷中委托代理的表现形式 172

9.2 村镇银行关系型借贷中委托代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74

9.2.1 激励因素 174

9.2.2 风险控制因素 182

9.2.3 文化因素 182

9.3 化解村镇银行关系型借贷中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184

9.3.1 完善激励机制 184

9.3.2 加强风险防范 188

9.3.3 塑造良好的银行信贷文化 189

9.4 基本结论 189

10 村镇银行关系型借贷的培育机制 191

10.1 嵌入方式 191

10.1.1 结构嵌入 192

10.1.2 关系嵌入 193

10.1.3 文化嵌入 195

10.1.4 政治嵌入 197

10.2 嵌入激励 198

10.2.1 外部制度安排 198

10.2.2 内部激励设计 202

10.3 基本结论 206

11 国外微型金融中介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国内典型案例研究 207

11.1 国外微型金融中介发展的实践经验 207

11.1.1 美国社区银行的实践经验 207

11.1.2 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的实践经验 209

11.1.3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的实践经验 213

11.2 国外微型金融中介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214

11.2.1 创新是微型金融中介获得成功的根本 215

11.2.2 财务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合理的信贷利率 215

11.2.3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微型金融中介成功的保障 215

11.2.4 社会信用环境与法律制度对微型金融中介至关重要 216

11.2.5 嵌入社区和根植本土是微型金融中介成功的关键 216

11.3 国内村镇银行典型案例研究 217

11.3.1 国内村镇银行培育竞争优势的成功经验 217

11.3.2 国内村镇银行培育竞争优势的经验启示 220

11.4 基本结论 220

12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222

12.1 研究结论 222

12.2 政策建议 226

12.2.1 促进村镇银行形成竞争优势的政策保障 226

12.2.2 嵌入社区型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品牌塑造策略 230

参考文献 233

附录一 《村镇银行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竞争潜力研究》访谈提纲(一) 257

附录二 《村镇银行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竞争潜力研究》访谈提纲(二) 259

附录三 《村镇银行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竞争潜力研究》访谈提纲(三) 261

附录四 部分村镇银行的金融服务产品 263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