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资治通鉴》十六国资料释证 前秦后秦国部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56513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系列专书《资治通鉴十六国资料释证》的第二册,第一册包括汉赵、后赵、前燕国部分,本册则包括前秦、后秦、后燕部分。繁体横排。约45万字。 史料的匮乏,是中古史研究者所面临的共同困境。现存中古史史料本来不多,而正史及其他各类典籍中,少数族史料又远远少于汉族史料,中古史研究中民族史史料不足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出土资料的利用,似乎是一条出路,但近年来中古史出土资料中,与少数族相关的文字十分有限,因而,能否借此为民族史研究在资料方面打开僵局,仍不容乐观。那么,中古民族史史料匮乏的困境,是否还有可能突破?进一步说,传世文献中的中古民族史史料,是否还有深度挖掘的空间?笔者以为:转机或许在于研究者视野的调整。譬如本文所涉及的《通鉴》十六国史的文字,以往多被认为是第二手资料,在史料或史实的层面,并未受到特别的关注,但经过细致比对又可以发现:《通鉴》这部分的记载,许多是不见于他书的。《通鉴》独家保存的十六国史文字,包括那些出处不详的内容,是否也能当作史料乃至第一手资料使用,就成为中古民族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经研究、搜集发现,《通鉴》独家保存的十六国文字,数量及

代序言:为司马光正名——《通监》十六国部分的史料价值 1

一 与诸史不同、具体的史实陈述——《通监》十六国史料的判定 1

二 “遍阅旧史,旁采小说”——《通监》十六国史料的出处 7

三 “详引诸书错互之文,折衷以归一是”——《通监》十六国史料的瑕疵 11

结语 18

《资治通监》前秦国资料释证 23

卷九一 晋元帝太兴二年(319) 23

卷九四 晋成帝咸和四年(329) 23

卷九五 咸和八年(333) 24

卷九六 咸康四年(338) 25

卷九七 晋穆帝永和二年(346) 26

卷九八 永和五年(349) 26

永和六年(350) 29

卷九九 永和七年(前秦天王苻健皇始元年,351) 36

永和八年(皇始二年,352) 39

永和九年(皇始三年,353) 43

永和十年(皇始四年,354) 47

卷一○○ 晋穆帝永和十一年(皇始五年,厉王苻生寿光元年,355) 54

永和十二年(寿光二年,356) 60

升平元年(寿光三年,宣昭帝苻坚永兴元年,357) 66

升平二年(永兴二年,358) 75

升平三年(永兴三年,甘露元年,359) 78

卷一○一 升平四年(甘露二年,360) 83

升平五年(甘露三年,361) 84

哀帝隆和元年(甘露四年,362) 85

兴宁二年(甘露六年,364) 85

兴宁三年(甘露七年,建元元年,365) 87

海西公太和元年(建元二年,366) 88

太和二年(建元三年,367) 89

太和三年(建元四年,368) 94

卷一○二 太和四年(建元五年,369) 98

太和五年(建元六年,370) 104

卷一○三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建元七年,371) 117

咸安二年(建元八年,372) 123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建元九年,373) 126

宁康二年(建元十年,374) 129

宁康三年(建元十一年,375) 130

卷一○四 太元元年(建元十二年,376) 132

太元二年(建元十三年,377) 142

太元三年(建元十四年,378) 143

太元四年(建元十五年,379) 147

太元五年(建元十六年,380) 151

太元六年(建元十七年,381) 158

太元七年(建元十八年,382) 159

卷一○五 太元八年(建元十九年,383) 167

太元九年(建元二十年,384) 185

卷一○六 太元十年(建元二十一年,哀平帝苻丕太安元年,385) 206

太元十一年(太安二年,高帝苻登太初元年,386) 224

卷一○七 太元十二年(太初二年,387) 233

太元十三年(太初三年,388) 236

太元十四年(太初四年,389) 238

太元十五年(太初五年,390) 242

太元十六年(太初六年,391) 245

卷一○八 太元十七年(太初七年,392) 248

太元十八年(太初八年,393) 249

太元十九年(394) 250

《资治通监》独家所存前秦国资料辑录 253

《资治通监》后秦国资料释证 289

卷八八 晋怀帝永嘉六年(312) 289

卷九二 晋明帝太宁元年(323) 289

卷九四 晋成帝咸和四年(329) 290

咸和五年(330) 290

卷九五 咸和八年(333) 291

咸和九年(334) 291

卷九六 咸康四年(338) 292

卷九七 晋穆帝永和元年(345) 292

卷九八 永和五年(349) 293

永和六年(350) 295

永和九年(353) 301

永和十年(354) 304

卷一○○ 永和十二年(356) 304

晋穆帝升平元年(357) 306

卷一○一 晋哀帝兴宁元年(363) 307

晋海西公太和元年(366) 308

太和二年(367) 308

卷一○三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371) 309

咸安二年(372) 309

卷一○四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 310

太元三年(378) 310

卷一○五 太元八年(383) 311

太元九年(后秦武昭帝姚苌白雀元年,384) 312

卷一○六 太元十年(白雀二年,385) 315

太元十一年(建初元年,386) 317

卷一○七 太元十二年(建初二年,387) 321

太元十三年(建初三年,388) 324

太元十四年(建初四年,389) 324

太元十五年(建初五年,390) 327

太元十六年(建初六年,391) 330

卷一○八 太元十七年(建初七年,392) 332

太元十八年(建初八年,393) 333

太元十九年(文桓帝姚兴皇初元年,394) 336

太元二十年(皇初二年,395) 338

太元二十一年(皇初三年,396) 338

卷一○九 安帝隆安元年(皇初四年,397) 340

卷一一○ 隆安二年(皇初五年,398) 342

卷一一一 隆安三年(皇初六年,弘始元年,399) 342

隆安四年(弘始二年,400) 344

卷一一二 隆安五年(弘始三年,401) 346

元兴元年(弘始四年,402) 350

卷一一三 元兴二年(弘始五年,403) 358

元兴三年(弘始六年,404) 360

卷一一四 义熙元年(弘始七年,405) 360

义熙二年(弘始八年,406) 363

义熙三年(弘始九年,407) 365

义熙四年(弘始十年,408) 369

卷一一五 义熙五年(弘始十一年,409) 372

义熙六年(弘始十二年,410) 376

卷一一六 义熙七年(弘始十三年,411) 377

义熙八年(弘始十四年,412) 379

义熙九年(弘始十五年,413) 380

义熙十年(弘始十六年,414) 382

卷一一七 义熙十一年(弘始十七年,415) 385

义熙十二年(永和元年,416) 388

卷一一八 义熙十三年(永和二年,417) 397

《资治通监》独家所存后秦国资料辑录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