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内外创意产业研究进展 1
第一节 国外研究动态 1
一、创意产业的兴起 1
二、主要研究议题 2
第二节 国内研究动态 8
一、研究现状 8
二、研究展望 13
第二章 全球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 15
第一节 创意产业发展 15
一、创意产业发展规模 15
二、典型国家的创意产业促进行动 17
第二节 创意城市与全球创意城市网络 26
一、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 26
二、创意城市理论兴起 28
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 35
第三节 国外案例分析(1):英国设计业及伦敦“世界设计之都”建设 37
一、英国设计业发展现状 38
二、设计业发展驱动力 41
三、小结与建议 45
第四节 国外案例分析(2):韩国设计业及首尔“世界设计之都”建设 46
一、韩国设计产业 47
二、韩国设计业发展动力 54
三、首尔创意城市建设 58
四、经验与启示 62
第五节 中国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的崛起 62
一、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62
二、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 64
三、中国的创意城市及其创意产业 65
第三章 创意产业网络与创新的理论分析 73
第一节 创意产业网络特征 73
一、整体网络与行业内部网络并存 73
二、网络的柔性与非稳定性特征明显 73
三、创意产业网络具有多重表现形式 74
第二节 创意产业网络主体 75
一、中介型机构的网络构建作用突出 75
二、不同地域、行业与发展中的网络核心 75
第三节 创意产业网络空间 76
一、创意环境与企业区位 76
二、地方网络与空间驱动 77
第四节 创意产业网络创新 78
第四章 我国大城市创意产业的区位分析 79
第一节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区位:以上海为例 79
一、研究方法 79
二、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开发模式 80
三、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地理分布 83
四、创意产业的集聚动力 85
五、创意产业的空间离散力 89
六、初步结论 90
第二节 创意企业的空间区位:以北京工业设计企业为例 91
一、创意经济中的工业设计研究 91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获取 94
三、工业设计企业类型划分 95
四、工业设计企业的地理分布 96
五、工业设计企业空间集聚区 98
六、企业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 100
七、小结与讨论 102
第五章 我国大城市创意产业网络结构与绩效评价 104
第一节 创意产业网络联系特征:以北京工业设计业为例 104
一、问题的提出 104
二、工业设计产业网络构成 105
三、研究区域、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107
四、北京工业设计产业网络结构 111
五、北京工业设计产业网络绩效评价 117
六、小结与讨论 120
第二节 创意产业网络结构与绩效:以北京规划设计业为例 122
一、问题的提出 122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124
三、网络节点与关联驱动 126
四、地方网络的测度 130
五、创新绩效与网络变量的关系 133
六、小结与启示 137
第三节 创意产业网络驱动机理:以上海创意设计业为例 138
一、问题的提出 138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140
三、上海创意设计产业网络构架与联系属性 142
四、地方设计网络的驱动模式及对企业区位的影响 145
五、网络关系对企业创意设计能力的影响 146
六、小结与讨论 149
第六章 大城市创意产业网络中政府与大学的作用分析 151
第一节 公私合作:北京工业设计业中的政府治理 151
一、引言:公私合作与创意产业发展 151
二、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152
三、北京市工业设计业公共治理模式变革 153
四、北京工业设计业公私联合治理下的服务提供 154
五、公私合作治理的效果分析 156
六、小结与讨论 158
第二节 大城市创意产业网络中大学功能的演进 159
一、问题缘起 159
二、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160
三、京沪两地大学与政企合作的动力与形式 161
四、教师创业——大学在地区创意系统中的功能延展 164
五、小结与讨论 166
第七章 创意城市中的创意人群及其流动性 168
一、创意阶层研究概述 168
二、研究方法、数据获取与样本特征 176
三、北京市工业设计人群规模与特征 178
四、北京市工业设计人群的流动特征 181
五、工业设计人群流动渠道及对创新的影响 189
六、小结与讨论 197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199
第一节 主要结论 199
第二节 若干讨论 200
附录 调查问卷 202
一、上海创意企业网络调查问卷 202
二、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环境调查问卷 204
三、京沪创意设计人员调查问卷 206
四、京沪创意产业集聚区游客调查问卷 207
五、北京工业设计企业调查问卷 208
图片来源 212
表格来源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