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对象 3
1.2 国内外语言和性别研究纵览 6
1.3 本书拟回答的问题及本书的结构 8
1.4 本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 10
第二章 语言和性别研究的基本理论 13
2.1 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和性别研究 13
2.1.1 语言和性别研究概述 13
2.1.2 社会性别概念 14
2.1.3 文化的基本概念 16
2.1.4 语言和文化的关联 18
2.2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 19
2.3 认知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定势与社会定势转喻关联 22
2.3.1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产生基础和概念特征 22
2.3.2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6
第三章 会话组织与会话情态 37
3.1 会话分析 37
3.2 会话组织 39
3.2.1 话轮 39
3.2.2 会话衔接 40
3.2.3 话轮转换 44
3.2.4 句段标记 46
3.2.5 言语反馈示意行为 47
3.3 会话情态 49
3.3.1 情态的定义 49
3.3.2 情态的类别 50
3.3.3 德语情态表达方式 52
3.3.4 汉语情态表达方式 55
3.5 语料选取、转写和分析步骤 62
3.5.1 语料选取 62
3.5.2 语料转写 66
3.5.3 语料分析步骤 70
第四章 《菩提树大街》与《双面胶》的会话实证分析 71
4.1 《菩提树大街》的语料分析 71
4.1.1 德语语料的人物介绍 71
4.1.2 德语语料中人物的会话分布及会话类型 72
4.1.3 《菩提树大街》的语料分析 74
4.1.4 德语语料分析结果总结 179
4.2 《双面胶》的语料分析 187
4.2.1 汉语语料的人物介绍 187
4.2.2 汉语语料中人物的会话分布及会话类型 188
4.2.3 《双面胶》的语料分析 189
4.2.4 汉语语料分析结果总结 262
4.3 《菩提树大街》与《双面胶》的语料分析对比 269
4.4 汉德语料分析结果阐释及其对比归因 273
4.4.1 语言——文化性质的性别实践 273
4.4.2 中德文化与性别角色概述 274
4.4.3 汉德语料中性别的语言定势和社会定势化过程 283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294
参考文献 302
附录 314
附录1 314
附录2 317
附录3 319
后记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