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2
二、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5
第一章 “划道道” 8
第二章 执笔 19
一、执笔法简述 19
二、执笔法的关键 26
三、执笔的高低、斜正、力度 27
第三章 运笔 30
一、永字八法 30
二、拨镫法 35
三、一生二:内擫与外拓 38
四、法无定法 40
第四章 点画 42
一、点、画概念 42
二、点、画之关系 44
三、如何写好点、画 46
第五章 楷书结字 50
一、结字原则 51
二、计量尺度 52
三、结字方式 56
四、结构关系 61
第六章 行草结构与章法 67
一、本体 67
二、结构——因势成形 69
三、章法 70
第七章 临摹 75
一、临摹在书法学习中的意义 75
二、书法临摹的含义 77
三、书法临摹的类型——“照实临摹”和“非照实临摹” 79
四、临摹中要注意的问题 82
第八章 书体 84
一、字体和书体 84
二、书体的分类 85
三、各种书体的基本构成要素 88
四、各种书体的特点 89
五、学习的次序 94
第九章 篆书 95
一、篆书的内涵和外延 95
二、甲骨文 96
三、金文 98
四、小篆 101
五、秦代以后的篆书 102
第十章 隶书 107
一、隶书的产生 108
二、隶书的成熟 112
三、汉代以后的隶书 114
第十一章 草书 121
一、章草的形成 121
二、今草的形成 124
三、魏晋以后的草书 127
第十二章 行书 131
一、汉末魏晋 131
二、东晋至唐宋 134
三、元、明时期 138
四、清代至今 140
第十三章 楷书 142
一、楷书萌芽和成熟 142
二、晋代楷书 142
三、南北朝时期楷书 144
四、隋、唐、五代楷书 148
五、宋、元楷书 154
六、明、清和现代楷书 156
第十四章 书体演变 158
一、什么是“变体” 158
二、“变体”的功能和意义 161
三、八分:书体创造的关键 164
四、“变体”归于“正体” 168
第十五章 书法创作 171
一、临摹与创作的转换 172
二、创作的实质 174
三、工具准备 176
四、艺术构思 178
五、创作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81
六、现代书法创作一瞥 183
第十六章 作品形式 185
一、手卷 186
二、册页 187
三、条幅与条屏 189
四、中堂 190
五、对联 190
六、扇面 191
七、手札 192
八、横披 193
九、匾额 194
第十七章 书法题跋 197
一、题跋与原作的关系 197
二、题跋与题跋者的关系 203
第十八章 书写工具 207
一、笔 207
二、墨 211
三、纸 212
四、砚 214
第十九章 书写节奏:起、承、转、合 216
一、概念的提出 216
二、“起”“承”“转”“合”概念的含义、特点和方法等 219
三、起、承、转、合举隅——以黄庭坚《花气薰人帖》为例 223
第二十章 书写节奏:行笔与完型 226
一、笔画完型 227
二、单字完型 228
三、字组完型 230
四、段落完型 232
五、整篇完型 233
第二十一章 心理定型与生理定势 235
一、概念的提出和概念的含义 236
二、心理定型和生理定势在书法中的作用 238
三、书法心理定型和生理定势的培养与应用 240
第二十二章 书法表现 242
一、书法的“意蕴” 244
二、书法表现的机制 247
三、书法表现的语言和形式 251
四、书意表现及领会的局限 255
第二十三章 书法境界 258
一、气象 258
二、气象是境界的表现 262
三、气息是境界的光影 264
第二十四章 书法审美与时序还原 273
一、概念的提出 273
二、时序还原的本质、特征和表现 275
三、高质量时序还原的条件 280
第二十五章 碑刻笔法还原 283
第二十六章 当代书法 289
一、从传统走向现代 289
二、传统与现代比翼齐飞 291
三、当代书法向传统风格辩证回归 293
结语 297
参考文献 300
一、专著 300
二、论文 303
后记 305
附录一 刘兆彬论书诗 307
附录二 作者书法作品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