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以黄石市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常婕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3504
  • 页数:195 页
图书介绍:本论著是湖北省教育厅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湖北师范学院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获得湖北师范学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湖北师范学院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共同资助。本课题着眼于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市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规律和特色,在认真梳理选择城镇化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城布化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黄石城镇化的历史、现状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实际,提出了黄石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的基本理论框架。

前言 1

第一章 导论 1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二 城市、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概念辨析 4

(一)城市 4

(二)城市化 5

(三)城镇化 6

(四)新型城镇化 7

三 国内外城镇化研究综述 8

(一)国外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研究状况 8

(二)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城镇化研究状况 10

四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 12

五 主要观点和文章结构 13

第二章 中国城镇化历程与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选择 15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历程 15

(一)改革开放前城镇化与“反城镇化”的实践 15

(二)改革开放后以小城镇建设为发端的城镇化历程 17

(三)科学发展阶段城镇化推进的新趋势 18

二 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困惑与争论 19

(一)中国城镇化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 19

(二)中国城镇化道路的争论与困惑 21

三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城镇化历史进程及发展模式 23

(一)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概况 24

(二)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重要作用 25

(三)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27

(四)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城镇化模式 29

(五)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意义 31

四 科学发展主题下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 32

(一)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的背景 32

(二)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35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理论 44

一 要素流动与集聚理论 44

(一)人口流动理论与城镇化 44

(二)产业集群理论与城镇化 46

二 城乡一体化理论 47

三 制度创新理论 49

四 社会保障理论 52

五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城镇化思想及启示 54

(一)关于城镇化动力源泉的阐释 54

(二)关于城镇化演进过程与结果的预见 57

(三)对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59

六 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城镇化思想 61

(一)毛泽东的均衡式城镇发展战略 61

(二)邓小平的非均衡式城镇发展战略 61

(三)江泽民的西部大开发和小城镇建设战略 62

(四)胡锦涛的中国特色城镇化战略 62

第四章 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城镇化历史沿革、现状分析和经验教训 64

一 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城镇化历史进程及发展模式 64

(一)德国鲁尔区煤矿城镇的优势互补模式 64

(二)法国洛林地区的优势组合模式 65

(三)日本九州矿区的政府主导模式 65

(四)以美、加、澳为代表的市场自由选择模式 65

二 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66

(一)工业革命前人类城市发展阶段 66

(二)世界局部城市化发展阶段 67

(三)世界全球城市化发展阶段 67

三 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城镇化的主要经验 69

(一)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公共干预政策 70

(二)形成合理城镇体系 71

(三)主导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74

(四)城市治理的法制化和透明化 75

四 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教训 76

(一)自然资源与环境代价惨重 76

(二)社会环境危机重重 77

(三)人群互动关系问题丛生 78

五 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80

(一)城市发展不能以牺牲乡村为代价 81

(二)走多元化城镇发展道路、形成多极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84

(三)积极培育城市主导产业 85

(四)制定系统、稳定、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政策 87

(五)政府的适度引导必不可少 90

第五章 湖北省黄石市城镇化的历史沿革 96

一 湖北省黄石市概况 96

二 湖北省黄石市“城镇化”溯源 97

(一)党代会报告中的“城镇化” 98

(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的“城镇化” 98

三 湖北省黄石市城镇化发展历史 99

(一)就中国成立后黄石市城镇体系的总体变化 99

(二)黄石市城镇发展的时序特征 100

第六章 黄石市城镇化现状、问题和机遇分析 105

一 黄石市城镇化现状 105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和全省 105

(二)城镇空间分布集中,主要集中于黄石市北部区域 107

(三)涌现了一批湖北省百强乡镇,新型城镇化体系初步形成 108

(四)黄石市市区和大冶市城区对接,拉开了特大城市的建设框架 111

(五)城镇化工业功能领先,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 113

二 黄石市城镇化的主要问题 114

(一)农业现代化滞后,影响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114

(二)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城镇化功能和进程 116

(三)中等城市发育滞后,地区之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 119

(四)异地城镇化明显 122

三 黄石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机遇分析 123

(一)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 123

(二)“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需要 124

(三)“三大战略”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 124

(四)新的交通格局发展变化 124

(五)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需要 125

第七章 黄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指导思想、目标及空间布局 126

一 黄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指导思想 126

二 黄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取值分析 126

三 黄石市新型城镇化城镇体系及空间布局 127

第八章 黄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预测 129

一 大冶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预测 129

(一)经济发展潜力 129

(二)产业发展趋势 130

(三)人口变动趋势 137

(四)相关要素配置变动趋势 148

二 阳新县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 151

(一)经济发展潜力 151

(二)产业发展趋势 153

(三)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159

(四)相关要素配置变动趋势 170

第九章 黄石市新型城镇化的原则、动力机制、路径和保障措施 174

一 黄石市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原则 174

二 黄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175

三 黄石市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178

(一)以工业化为重点,通过协同开发,实现配套发展 178

(二)以信息化为载体,建立互通渠道,实现资源共享 179

(三)以城镇化为目标,集聚就业人口,实现良性循环 181

(四)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进行连片开发,实现规模经济 183

(五)以生态发展为核心,长效机制,实现四化同步 185

四 黄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186

(一)立足实际编规划,科学保障抓落实 186

(二)依靠政策做根基,考核体系来引导 187

(三)区域协同布大局,跳出镇域谋发展 188

(四)落实民生促和谐,发展成果共分享 189

结束语 191

参考文献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