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化研究丛书 科技明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凌峰,李亮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53308258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明朝科技》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明朝文化研究丛书”的一种,全书选择天文、数学、农学、医学、物理、化学、地学、水利、矿冶、造纸和印刷、纺织、瓷器、漆器等,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上述科技在明朝的基本水平、发展情况、突出成就、发展原因和不足之处,为读者呈现出有明一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全貌,填补了学术界的空白。

前言 1

第一章 传统与变革 撞击与交融——明朝天文 7

第一节 “君命”与“天命” 9

一、朱元璋的星占和天象观 9

二、朱元璋对“日中黑子”的担忧 11

三、朱元璋重视天文及其对皇室子孙的影响 12

四、朱元璋时期开展的天文历法工作 14

第二节 明朝的两部历法 17

一、官方大统历 17

二、被“参用”的回回历法 20

第三节 “土木之变”与正统己巳改历 23

一、正统己巳昼夜时刻的调整 23

二、“土木之变”与昼夜时刻的再调整 28

第四节 明末历法改革及天文学的转轨 34

一、明末的历法危机 34

二、《崇祯历书》的编修 36

第五节 明朝中朝天文历法交流 43

一、明朝天文历法对朝鲜的影响 43

二、朝鲜李朝历法的“双轨制” 48

第二章 析毫剖厘 机械实用——明朝数学 53

第一节 传统数学的衰落 55

一、《永乐大典》中的算书 55

二、严恭与《通源算法》 57

三、刘仕隆与《九章通明算法》 59

第二节 筹珠并用的数学 60

一、吴敬与《九章 算法比类大全》 60

二、王文素与《算学宝鉴》 63

第三节 珠算的发展和普及 65

一、珠算的起源和发展 65

二、徐心鲁与《盘珠算法》 68

三、柯尚迁与《数学通轨》 69

四、余楷与《一鸿算法》 71

五、珠算及其在周边的传播 73

第四节 实用数学的发展 76

一、程大位的数学工作 76

二、朱载堉的数学工作 80

第五节 对明朝数学的评价 82

一、对明朝数学评价不高的原因 82

二、对明朝实用数学的认同 84

第六节 明末西方数学的传入 85

一、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85

二、李之藻与《同文算指》的编译 87

三、《崇祯历书》中的数学 89

第三章 农为邦本 精耕细作——明朝农学 91

第一节 明初的农业政策 93

第二节 农学相关著作 94

一、《救荒本草》 94

二、《种树书》 96

三、《劝农书》 96

四、《农政全书》 97

五、《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 99

六、《农说》 100

七、《沈氏农书》 100

八、《国脉民天》 101

九、《群芳谱》 101

十、《便民图纂》 102

第三节 明朝农具 103

一、《天工开物》中的农具 104

二、《农政全书》中的农具 105

三、《新制诸器图说》及《远西奇器图说》中的农具 106

第四节 明朝新作物的引进 108

第五节 明朝农业的成就 110

第六节 明朝农业的不足及中西差异 113

第四章 标本兼治 吐故纳新——明朝医学 117

第一节 本草学和方剂学 119

一、本草学 119

二、方剂学 125

第二节 温补学派的兴起及影响 127

一、汪机 128

二、薛己 129

三、赵献可 130

四、张介宾 130

五、李中梓 132

第三节 “温病学”的兴起与发展 133

第四节 其他医学分支的发展 135

一、诊断学 135

二、外科学 136

三、内科学 136

四、妇科和儿科 137

五、眼科 138

第五节 明朝的中外医学交流 139

一、明朝与朝鲜和东南亚的医学交流 139

二、明末西洋医学的传入 142

第六节 明朝医学发展的特点 145

第五章 注重现象 忽视本质——明朝物理学 147

第一节 明朝之前的物理学 149

第二节 明朝物理知识的新发展 151

一、电学和磁学知识 151

二、声学知识 156

三、力学知识 158

第三节 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著作 160

一、朱载堉的《乐律全书》 160

二、方以智的《物理小识》 162

第四节 西方物理学知识的传入 163

一、《远西奇器图说》中的力学 164

二、《远镜说》中的光学 166

三、随火器引进的弹道学知识 169

第六章 炼丹烧药 化腐成奇——明朝化学 171

第一节 炼丹术“回光返照” 173

第二节 “五行与四元素说的碰撞”——炼金术的中外交流 177

第三节 明朝的火药 179

一、火药配伍理论的进步 179

二、火药制造技术的进步 180

三、火器与火药的应用 183

第四节 明朝的玻璃 185

一、玻璃工艺和产业 185

二、玻璃的应用 187

第五节 明朝的制盐 189

一、对食盐的认识和管理 189

二、食盐的生产技术 190

第六节 矾的利用 193

一、矾的制备 193

二、矾的应用 195

第七章 明察天地 风物能详——明朝地学 197

第一节 地理学 199

一、郑和下西洋与域外地理知识的拓展 199

二、边疆地理与军事地理 201

三、地理学家及其贡献 205

第二节 地图学 210

一、罗洪先及其《广舆图》 210

二、《杨子器玻舆地图》 212

三、《皇朝职方地图》 213

四、绢本《南京府县地图册》 214

第三节 气象与物候知识 215

第四节 地质矿物知识 217

一、岩石矿物学知识 217

二、化石与海陆变迁 218

第五节 风水地理学 219

第六节 地方志的编纂 220

一、明朝地方志的修纂概况 220

二、明朝地方志中的地学史料及其科学价值 222

第七节 西方地学知识的传入 223

一、利玛窦与世界地图 223

二、艾儒略与《职方外纪》 224

三、龙华民与《地震解》 225

第八章 治黄保漕 载覆之间——明朝水利 227

第一节 帝国的南北大动脉 229

一、治理漕运 229

二、管理机构的设置与沿革 231

第二节 明朝对黄河的治理 233

一、治河方略的演变 233

二、明朝治河官员的设置及职权 236

第三节 农田水利 238

一、畿辅地区的农田水利 238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田水利 240

三、东南沿海地区的农田水利 241

四、西南地区的农田水利 243

第四节 海塘工程 244

一、浙西海塘 245

二、浙东海塘 246

三、江苏海塘 248

第五节 水利著作 248

一、治河防洪专著 248

二、运河及漕运著作 250

三、区域性水利著作 252

四、其他方面的著作和文献 253

第九章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明朝矿冶 255

第一节 采矿技术 257

一、金属矿物的开采 257

二、煤炭的开采 259

三、井盐、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 261

第二节 冶炼技术 262

一、铁的冶炼 262

二、钢的冶炼 264

三、锌与黄铜的冶炼 268

四、炼铜技术 269

五、金和银的提取 272

六、炼铅和炼锡 275

第三节 金属加工工艺 277

一、铸造工艺 277

二、锻造工艺 280

三、热处理工艺 282

四、鎏金镀银工艺 283

五、宣德炉和景泰蓝 284

第十章 文教之基 盛况空前——明朝造纸和印刷 287

第一节 明朝的造纸 289

一、明朝造纸概况 289

二、楮皮纸 290

三、竹纸 292

四、宣德纸 294

第二节 明朝的印刷 296

一、雕版印刷 296

二、版画和套印 304

三、活字印刷 311

第十一章 锦上添花 青出于蓝——明朝纺织 317

第一节 明朝的棉纺织 319

一、棉纺织技术 319

二、棉纺织业 321

第二节 明朝的丝纺织 323

一、丝纺织技术 323

二、丝纺织业 327

第三节 明朝的印染和妆花 329

第十二章 此器能输郡国材——明朝瓷器 331

第一节 主要瓷窑 333

一、景德镇窑 333

二、龙泉窑 334

三、德化窑 335

四、漳州窑 336

第二节 制瓷工艺 338

一、颜色釉瓷器 338

二、彩绘瓷 341

三、斗彩 344

四、素三彩 345

第三节 烧瓷技术 345

一、烧瓷用料 345

二、窑炉 346

三、装烧方法和烧制工艺 347

第四节 瓷器与对外贸易 348

第十三章 髹饰风蔚然 大成著高谈——明朝漆器 351

第一节 明朝官方及民间漆工艺的发展 353

一、官办御制果园厂 354

二、民间漆工艺大发展 355

第二节 《髹饰录》及其意义 356

一、《髹饰录》的作者与内容简介 356

二、《髹饰录》的学术价值 357

第三节 漆器的制作工艺 358

一、雕漆 359

二、填漆 361

三、金髹 361

四、嵌螺钿 363

五、百宝镶嵌 364

六、款彩 365

第四节 漆器的图案风格 366

一、花鸟走兽和人物风景图案 367

二、吉祥和宗教图案 368

第五节 漆器的中日交流 368

参考文献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