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力学方面 1
1-1引言 1
1-2应力分析 2
1-2-1应力分量,一点上的应力 4
1-2-2应力椭圆体 11
1-2-3岩石应力状态之例 16
1-3变形分析 16
1-3-1应变,应变椭圆体 23
1-3-2非均质变形 37
1-3-3渐增应变,应变路径与变形路径 38
1-3-4变形岩石中应变的决定 46
1-3-5应变分布之例 49
1-4岩石对应力的回应 51
1-4-1材料的类别 51
1-4-2回应的类别 53
1-4-3岩石的延性行为 58
1-5问题 64
第二章 微组构 68
2-1引言 68
2-2变形岩石的微构造 70
2-2-1晶体缺陷 70
2-2-2微构造发展的原理 97
2-2-3经历变形岩石中发展的微构造 106
2-3变形岩石中的晶相偏好方位 110
2-3-1滑移与旋转发展的偏好方位 112
2-3-2由再结晶作用发展的偏好方位 126
第三章 原生构造 132
3-1引言 132
3-2以原生构造作为示准物 132
3-3以原生构造作为向新的证据 134
3-3-1交错层 135
3-3-2波痕 137
3-3-3粒级层 138
3-3-4基底痕 140
3-3-5重荷痕 140
3-3-6轻裂痕 141
3-4变形岩石中层理的本质与辨识 142
3-4-1层理的辨认 142
3-4-2沉积的层片矽酸塩组构 144
3-5不整合 145
3-6沉积构造与地壳构造 147
第四章 褶曲 152
4-1引言 152
4-2单一褶曲的描述 152
4-3褶曲系统的描述 157
4-4剖面所见褶曲的描述 161
4-5褶曲的方位 167
4-6褶曲的分类 169
4-7褶曲中应变的分布 172
4-7-1褶曲形成的典型模式 173
4-7-2逼真的褶曲形成模式 184
4-8褶曲的发展 189
第五章 剥理 201
5-1引言 201
5-2轴平面剥理;描述 201
5-2-1引言 202
5-2-2断口劈理 204
5-2-3锯齿形劈理 205
5-2-4板岩状劈理 208
5-2-5片理 213
5-2-6分异层纹 216
5-3轴平面剥理的来源 219
5-3-1引言 219
5-3-2与应变相关的剥理方位 220
5-3-3层片矽酸塩的偏好方位 231
5-3-4偏好向度方位 235
5-3-5分异作用 236
5-3-6摘要 238
5-4转置剥理 238
5-4-1引言 238
5-4-2转置剥理举例 240
5-4-3转置岩石上个别褶曲举例 242
5-4-4涉及转置剥理发展的过程 244
5-4-5转置作用的认识 249
5-5其他变质剥理 250
第六章 线理 253
6-1引言 253
6-2线理的描述 254
6-2-1磨纹面条纹 254
6-2-2褶曲成为线理 255
6-2-3剥理相交的线理 255
6-2-4矿物线理 255
6-2-5细砾、粗砾与鱼卵石 260
6-2-6棒体、柱结;与肠形体 262
6-3线理的起源 266
6-3-1引言 266
6-3-2矿物线理 267
6-3-3鱼卵石与细砾 268
6-3-4棒体、柱结与肠形体 269
6-4指示平行褶曲轴而伸长的线理问题。 270
第七章 节理与断层 275
7-1引言 275
7-2节理 275
7-2-1节理组与节理系 275
7-2-2节理面 277
7-2-3节理对其他构造的关系 279
7-2-4节理的来源 282
7-3断层 286
7-3-1断层术语 286
7-3-2角砾岩与糜屑岩 289
7-3-3磨纹面与拖褶构造 289
7-3-4断层位移的决定 293
7-3-5断层终端 295
7-3-6干岩石的抗剪阻力 297
7-3-7具孔隙流体岩石的抗剪阻力 305
7-3-8伸张节理的最大深度 309
7-3-9与主应力方向相对的剪切断口方位 311
7-3-10用野外数据定主应力方位 315
7-3-11断层历史 317
7-3-12震源构制解答 326
7-4问题 329
第八章 几何分析 331
8-1引言 331
8-2基本观念 332
8-2-1尺度 332
8-2-2式样 332
8-2-3叠印作用 334
8-2-4世代 335
8-3变形地区的褶曲形状与露头模样 338
8-4分析具简单构造受褶曲地区 341
8-5分析带复杂构造的褶曲地区 347
8-5-1数据的收集 348
8-5-2解释 353
8-5-3方法的限制 356
第九章 构造的联合 359
9-1引言 359
9-2平铺沈积物 360
9-3块落断层地区与裂谷地区 362
9-4横移断层与关连构造 365
9-5浅部褶曲与逆冲断层带 369
9-6地壳构造混同层 372
9-7穹丘与盆地构造 374
9-8塩丘 378
9-9带有陡峭倾斜轴面的简单褶曲系统 380
9-10板岩带 385
9-11低至中等变质程度的多重变形带 387
9-12岩幂构造 391
9-13带缓倾斜片理地区 399
9-14糜屑岩带 401
9-15套膜片麻岩穹丘 410
9-16片麻岩质区域 413
第十章 地壳构造学 416
10-1引言 416
10-2板块地壳构造学 417
10-2-1山脊 419
10-2-2海沟 424
10-2-3换形断层 427
10-2-4板块内的应变 430
10-2-5板块运动的几何性 431
10-2-6板块地壳构造学与山带 450
10-2-7更进一步的板块地壳构造问题 457
10-3地壳变形的其他解释 459
附录 466
附录A 立体投影与等面积投影 466
A-1立体或等角度投影 466
A-2等面积投影 475
附录B 第一章与第七章问题答案 483
附录C 地质构造与地层图 499
C-1水平与倾斜地层 507
C-2三点问题 509
C-3不整合 511
C-4断层 516
C-5褶曲作用 522
C-6进一步的褶曲与已断层的褶曲 529
C-7复构造 532
C-8火成岩 532
C-9地质图说明 536
参考书目 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