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缘起 1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发展简况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4
一、研究目的 4
二、研究意义 5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6
一、研究思路 6
二、研究方法 7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8
一、研究对象 8
二、研究内容 8
第二章 语言规划与普通话推广 10
第一节 引言 10
第二节 语言规划与普通话 10
一、语言规划简说 11
二、中国古代的语言规划 13
三、中国近代的语言规划——普通话的产生 16
第三节 普通话推广 24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语言政策 24
二、改革开放前的普通话推广 25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普通话推广 30
四、与推广普通话相关的学术研究 33
第三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酝酿研制阶段(1982—1994年) 38
第一节 引言 38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的分级 39
一、普通话水平分级的提出 39
二、有关普通话水平分级的讨论与说明 42
三、普通话水平分级的作用与意义 45
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酝酿 46
一、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 46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前期探索 48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前期探索的意义 54
第四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研制 55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研制小组 55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颁布 57
第五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 65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标准参照型测试 65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汉语母语测试 66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主观、半直接式口语测试 66
四、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水平测试 68
五、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综合式测试 70
六、普通话水平测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测试 71
七、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具有较好效度和信度的测试 72
八、余论 73
第六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制目的和意义 74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研制目的 74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研制意义 75
第四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组织实施阶段(1994—2001年) 80
第一节 引言 80
第二节 普通话推广工作的主要情况 80
一、工作机构建设情况 81
二、相关行业要求 81
三、普通话测试实践情况 83
第三节 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 85
一、三部委决定 85
二、三部委决定的决策过程 86
第四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组织实施 89
一、组建机构,开展测试 89
二、培养队伍,保障测试 91
三、建立制度,规范测试 94
四、修订大纲,完善测试 98
五、开展研究,支撑测试 101
六、明确范围,实施测试 103
第五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的作用与意义 107
一、进一步促进普通话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开展 107
二、扩展了普通话推广工作的内涵与外延 108
第六节 余论 109
第五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发展创新阶段(2001年至今) 111
第一节 引言 111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学术研究 113
一、修订《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与研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113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学术活动 127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6
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础建设 153
一、法律制度建设 154
二、机构建设 172
三、队伍建设 180
四、管理信息化建设 191
第四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作用领域及成绩分析 193
一、教育系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 194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其他领域 199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 209
第五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一、测试发展不平衡 212
二、经费投入不足 216
三、测试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218
四、测试成绩有效期 220
五、测前培训工作与信息化工作缺乏力度 222
六、科研工作仍显薄弱 223
第六章 境外普通话水平测试 225
第一节 引言 225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境外发展概述 225
一、香港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概况 226
二、境外其他地区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概况 228
第三节 境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作用——以香港为例 230
一、测试促进了推广普通话机构与队伍的建设 230
二、测试促进了境外普通话教学的发展 231
三、测试促进了境外普通话科研的发展 232
第四节 境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特点——以香港为例 233
一、测试对象以文职人员与语文类教师为主体 233
二、测试成绩呈现以三级甲等为中心的分布 234
第五节 境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意义——以香港为例 237
一、进一步验证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科学性与生命力 238
二、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38
三、为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做出贡献 239
第七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发展趋势 240
第一节 引言 240
第二节 测试主体的多功能化 241
第三节 测试对象的扩展性 243
第四节 测试依据的适应性 247
第五节 测试手段的现代化 249
第八章 结语 252
参考文献 256
后记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