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孤岛”与“上海孤岛”——抗战期间张爱玲的写作环境 1
2飞蛾投火的盲目与清醒——比较阅读《金瓶梅》与《第一炉香》 6
3百世修来同船渡——《封锁》的瞬间经验 20
4《金锁记》的缠足与鸦片 32
5花非花——聆听《郁金香》里的争辩 48
6阎王与小鬼——后殖民张论引起的省思 59
7《小艾》的版本问题 67
8《小艾》的无产阶级文学实验 75
9多妻主义的鼓吹与抵制——从《儿女英雄传》到《小艾》 87
10尽在不言中——《秧歌》的神格与生机 92
11张爱玲的政治观——兼论《秧歌》的结构与政治意义 116
12《赤地之恋》的外缘困扰与女性论述 134
13开窗放入大江来——辨认《赤地之恋》的善本 150
14张爱玲与香港美新处——访问麦卡锡先生 163
15本是同根生——为《十八春》、《半生缘》追本溯源 171
16大我与小我——《十八春》、《半生缘》的比对与定位 186
17《怨女》的艺术距离及其调适 205
18张爱玲小说的时间印象——兼论《浮花浪蕊》离乡与《怨女》归航 223
19挫败与失望——张爱玲《色,戒》的生命回顾 241
20倦鸟思还——张爱玲写给赖雅的六封信 255
21张爱玲的英文自白 275
22林以亮《私语张爱玲》补遗 284
23雪中送炭——再为《私语张爱玲》补遗 289
24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张爱玲如何三思“五四” 292
25闹剧与秩序——谁最先发现张爱玲英译《海上花》遗稿? 302
26为何不能完成英译本《海上花》——张爱玲给麦卡锡的一封信 307
(附录:夏志清教授的读后意见) 312
27同物无虑——张爱玲海葬的质疑与辩正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