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矿相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研究意义 1
一、矿相学的概念 1
二、矿相学的研究对象 1
三、矿相学的研究任务 1
四、矿相学的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矿相学的课程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
第三节 矿相学研究的工作程序 6
第四节 矿相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7
一、矿相学发展简史 7
二、矿相学发展现状 7
三、矿相学的发展趋势 8
第二章 吸收性晶体的基本光学原理 9
第一节 光的偏振 9
一、自然光 9
二、偏振光 9
第二节 光的折射与反射 10
第三节 吸收性晶体的复数光学指示体 11
一、吸收性晶体的基本概念 11
二、复数光学指示体 12
第三章 矿相显微镜 15
第一节 矿相显微镜的结构 15
第二节 主要光学部件的性能与作用 16
一、垂直照明系统 16
二、物镜 19
三、目镜 22
第三节 矿相显微镜的常见附件 23
第四节 矿相显微镜的调节、使用与维护 25
一、矿相显微镜的调节 25
二、矿相显微镜使用的一般程序 27
三、显微镜的保管与维护 28
四、矿相显微镜调节校正实例(BA310EPi-POL透反射偏光显微镜) 28
第五节 光片制备 32
第四章 矿物的反射率、反射色、双反射、反射多色性 33
第一节 矿物的反射率及其观测 33
一、反射率的基本概念 33
二、反射率的形成机理 35
三、反射率的测定方法 37
四、反射率的研究意义 41
五、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 41
第二节 矿物的反射色及其观测 43
一、反射色的概念 43
二、反射色的分类 44
三、反射色的定性观察方法及影响因素 44
四、反射色的颜色指数 45
五、常见金属矿物的反射色 51
第三节 矿物的双反射(率)、反射多色性及其观测 52
一、矿物双反射(率)和反射多色性的概念 52
二、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的形成机理 53
三、矿物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的观察方法与视测分级 54
四、矿物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视测的影响因素 55
五、非均质矿物反射光性符号确定 56
第五章 矿物的均质性、非均质性、偏光色及内反射 60
第一节 矿物的均质性、非均质性 60
一、均质性、非均质性及相关概念 60
二、均质性、非均质性的形成机理 61
三、矿物均质性、非均质性的观察方法与视测分级 63
四、均质性、非均质性观测的影响因素 64
第二节 非均质矿物的偏光色及其观测 65
一、非均质矿物的偏光色 65
二、偏光色的形成机理 65
三、偏光色的观察方法 66
四、矿物偏光色观测的影响因素 67
第三节 非均质矿物的旋向及相差符号 68
一、非均质矿物的旋向 68
二、相差符号 69
三、非均质矿物旋向及相差符号的矿物鉴定意义 70
第四节 矿物内反射及其观测 70
一、内反射的概念及形成机理 70
二、内反射的观察方法 71
三、内反射的视测分级 73
四、内反射研究的意义 74
第六章 矿物的偏光图 75
第一节 偏光图的形成原理 75
一、物镜圆内入射角和入射方位角的分布规律 75
二、反射(视)旋转角及反射(视)旋转色散 76
三、反射(视)旋转效应与非均质(视)旋转效应叠加及综合(视)旋转色散 77
第二节 各类矿物的偏光图基本特征 78
一、均质矿物的偏光图 78
二、非均质矿物的偏光图 79
第三节 矿物的旋转色散 82
一、矿物的反射旋转色散和反射视旋转色散 82
二、非均质矿物的综合旋转色散和综合视旋转色散 84
三、非均质矿物的非均质旋转色散和非均质视旋转色散 85
四、偏光图中双曲线暗带顶端所表现的椭圆度和椭圆色散 89
第四节 各类矿物偏光图的矿物鉴定意义及观测注意事项 89
一、快速准确地区分均质矿物和非均质矿物 90
二、反射(视)旋转角及反射(视)旋转色散是均质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 90
三、各种(视)旋转色散等光学性质是非均质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 90
四、矿物偏光图观测注意事项 91
第七章 矿物的显微硬度及其观测 93
第一节 矿物硬度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93
一、矿物硬度的概念及形成机理 93
二、矿物硬度的研究意义 94
第二节 矿物刻划硬度及其测试 95
第三节 矿物抗磨硬度及其测试 95
第四节 矿物抗压硬度及其测试 96
一、测试原理 96
二、测试方法步骤问题 97
三、测试注意问题 98
四、矿物显微抗压硬度与脆性塑性的关系讨论 99
五、矿物显微抗压硬度与摩氏硬度的关系 100
第八章 矿物的浸蚀鉴定与结构浸蚀 101
第一节 概述 101
一、基本概念 101
二、浸蚀反应机理 101
三、研究意义 102
第二节 矿物的浸蚀鉴定方法步骤 103
一、浸蚀鉴定的试剂和用具 103
二、浸蚀鉴定实际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04
三、浸蚀反应的影响因素 105
第三节 矿物的结构浸蚀 105
一、结构浸蚀机理 105
二、结构浸蚀操作及注意事项 106
三、常用的结构浸蚀方法 106
四、结构浸蚀方法探索与应用讨论 106
第九章 综合性系统鉴定及简易鉴定 109
第一节 矿物的综合鉴定 109
一、矿物的综合鉴定 109
二、金属矿物鉴定表类型简介 109
三、金属矿物鉴定表编制原则与要求 110
四、金属矿物鉴定表及其使用说明 111
第二节 矿物的简易鉴定 112
第十章 矿石的构造、结构及矿物晶粒内部结构 115
第一节 概述 115
一、矿石构造和结构的概念 115
二、研究矿石构造和结构的意义 116
三、研究矿石构造结构的方法 117
第二节 矿石构造 117
一、矿石构造的主要形态类型及其特征 117
二、矿石构造的主要成因类型 120
三、确定矿石构造成因类型的主要标志 125
第三节 矿石结构 126
一、矿石结构的主要形态类型 127
二、矿石结构的主要成因类型 129
三、各主要成因类型的矿石结构特征 130
四、确定矿石结构成因类型的主要标志 141
第四节 矿物的晶粒内部结构 141
一、晶粒内部结构研究意义 141
二、晶粒内部结构的研究方法 142
三、矿物晶粒内部结构的主要类型 144
第十一章 矿化期、矿化阶段及矿物的生成顺序 149
第一节 矿化期 149
一、矿化期的概念 149
二、矿化期的确定 149
第二节 矿化阶段 151
一、矿化阶段的概念 151
二、矿化阶段的划分 151
三、各成因类型矿床的矿化阶段划分与命名 154
第三节 矿物的生成顺序及矿物的世代 155
一、矿物生成顺序的概念 155
二、矿物生成顺序的确定 155
三、矿物的世代 158
第四节 矿物生成顺序图表的编制 160
一、矿物生成顺序图表 160
二、矿物生成顺序图表的形式 160
三、编制矿物生成顺序图表的实例 161
第十二章 矿石工艺性质研究 168
第一节 概述 168
第二节 矿石的组成矿物及其含量测定 169
一、分离矿物称重法 169
二、矿物组成元素分析法 169
三、矿物体积含量几何测定法 170
第三节 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配分计算 172
一、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 172
二、元素的配分计算 174
第四节 矿物的工艺粒度 176
一、矿物工艺粒度的概念 176
二、矿物工艺粒度测量 178
第五节 矿物的解离性研究 181
一、单体与连生体的概念 181
二、单体解离度的概念 182
三、矿物的嵌布特性 182
四、连生矿物的嵌镶关系 183
附表 185
附表1:金属矿物鉴定表索引表 185
附表2:金属矿物综合鉴定表 188
参考文献 258
图版 259
图版1:矿石构造 259
图版2:矿石结构 267
图版3:矿物晶体内部结构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