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师重教篇 3
教化之美 3
乡校风议 3
教傅世子 4
政教殊方 5
学校为王者师 5
化民成俗 6
学有等级 7
太学养贤 8
少成如天性 9
辟雍摩序 10
太宗崇儒学 11
下诏尊师 12
小学大学 13
贤人之思 15
慎于择友 15
学莫便乎近其人 17
惟道是师 18
师友并重 18
学助教化 19
师严然后道尊 21
师为天下善 22
学校议政 23
师道慎重 25
立学兴才 26
学合中西 27
学者之行 29
为师者不臣于君 29
弟子幼教 30
师尊于爵 32
明帝尊师 34
魏昭奉粥 35
太子敬师 35
慎选师保 36
程门立雪 37
二、为人师表篇 41
正心明德 41
仁爱为本 41
宽严之间 42
为人四毋 42
反身而诚 43
善教得民 44
践行道义 44
反躬自省 45
兼容并包 45
躬行七教 46
修身为本 47
人之模范 48
千里如期 49
民胞物与 50
不可为师 50
言行一致 51
选师标准 52
博文广识 53
三省吾身 53
循序修养 54
仁道之方 55
学而不厌 55
好古敏求 56
学习之乐 56
择善而从 57
不耻下问 57
问于不能 58
学而后知 58
以天下自任 59
教须昭昭 59
学而不已 60
淡泊宁静 61
志存高远 61
老而好学 62
游四方闻广见 63
有疑难处同商量 64
读书为明理 65
学非记诵 65
随时学习 66
学犹荷担 66
笃亲齐家 68
相敬如宾 68
不离不弃 69
诚信教子 70
孟母三迁 70
责子受金 71
贵亲轻财 72
不媚权贵 73
严教成才 73
小儿有识 74
劝诫亲人 75
为姊煮粥 75
王旦和家 76
勉子求学 77
量资教子 78
训子奋发 79
教子明理 80
四宜四戒 81
家教须严 82
孝亲报恩 82
修己安人 84
修己安民 84
君子三乐 85
不教之教 85
君子五教 86
师术有四 87
记问者不足为师 88
善喻者可为人师 88
学者四失 89
善教者藏其用 90
明理修身为先 91
善教儿童 91
以身为范 92
魏骥爱生 93
教者贵亲 94
化作春泥更护花 94
孝行感少年 95
三、教学相长篇 99
因材施教 99
有教无类 99
孔门四科 100
瑚琏之器 101
颜回好学 101
学譬筑墙 102
因材施教 102
学为修身 103
长幼有差 104
幼教从简 104
学在纠偏 105
湖州教法 106
成就狂狷 107
同归于善 108
由性成学 108
学有专守 109
循循善诱 111
学忌躐等 111
进求退由 112
吾与点也 112
交游取益 114
待问而鸣 114
教学相长 115
纪昌学射 115
从容师道 116
因性教导 117
教人尽材 118
孙权劝学 118
长德纠偏 119
日课有程 120
知行合一 122
讷言敏行 122
口言身行 123
跬步千里 124
司马迁少年游 125
有用之学 126
西天求法 127
取材之法 129
学如登塔 130
躬行为重 131
知真行实 132
博物之书 133
学须窥实际 135
学琴之喻 135
河中石兽 136
及之而后知 137
四、格物致知篇 141
天文历法 141
天行有常 141
天官始备 141
肇造天地 142
天学三家 143
日月殊分 144
奔星陨石 144
日食观察 145
禁止私学历法 145
物理学 147
光学原理 147
力的平衡 148
杠杆和天平 150
桔槔之用 150
曹冲称象 151
磁学原理 151
地磁偏角 152
化学类 153
冶金之法 153
酒曲之用 154
炼丹之方 155
火药配方 155
石油发现 156
作大醋法 156
数学 158
比例与三角 158
四则运算 159
九宫之术 160
锥形体积 160
祖冲之圆周率 161
数学教学 162
杂类 163
文以情生 163
神思之谓 164
书为心声 165
丹青意境 166
世外园林 168
胆瓶贮花 169
五、国学津梁篇 173
国学典籍 173
国学常识 193
附录 223
中国教育大事记 223
中国重要教育人物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