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配电系统简介 1
1.1 配电系统 1
1.2 配电变电站 1
1.3 辐射状馈线 4
1.4 配电馈线分布图 5
1.5 配电馈线电气特性 7
1.6 小结 8
第2章 负荷特性 9
2.1 定义 9
2.2 单个用户负荷 10
2.2.1 需求 10
2.2.2 最大需求 10
2.2.3 平均需求 10
2.2.4 负载系数 11
2.3 配电变压器负载 12
2.3.1 实际需求 13
2.3.2 最大实际需求 13
2.3.3 负荷持续时间曲线 13
2.3.4 最大非同时需求 14
2.3.5 差异系数 14
2.3.6 需求率 16
2.3.7 利用率 16
2.3.8 负荷差异 16
2.4 馈线负荷 16
2.4.1 负荷分配 16
2.4.1.1 差异系数的应用 16
2.4.1.2 负荷调查 17
2.4.1.3 变压器负荷管理 20
2.4.1.4 测量馈线的最大需求 20
2.4.1.5 方法的选择 21
2.4.2 利用分配的负荷计算电压降 21
2.4.2.1 应用差异系数 21
2.4.2.2 根据变压器额定功率分配负荷 24
2.5 小结 25
习题 25
第3章 近似分析方法 30
3.1 电压降 30
3.2 线路阻抗 31
3.3 K系数法 32
3.3.1 Kdrop系数法 32
3.3.2 Krise系数法 34
3.4 负荷的均匀分布 35
3.4.1 电压降 35
3.4.2 线路损耗 37
3.4.3 严格的集中负荷模型 38
3.5 集中负荷的几何分布 40
3.5.1 矩形 40
3.5.2 三角形 43
3.5.3 梯形 46
3.6 小结 50
习题 50
参考文献 54
第4章 架空和地下线路的阻抗 55
4.1 架空线路的阻抗 55
4.1.1 相位变换的三相线路 55
4.1.2 相位不变换的配电线路 56
4.1.3 Carson公式 57
4.1.4 修正的Carson公式 59
4.1.5 架空线路的初始阻抗矩阵 60
4.1.6 架空线路的相阻抗矩阵 61
4.1.7 序阻抗 63
4.1.8 并列架空输电线路 68
4.2 地下线路阻抗 70
4.2.1 中性线同轴电缆 71
4.2.2 屏蔽电缆 75
4.2.3 并列地下配电线路 78
4.3 小结 80
习题 81
Windmil作业 83
参考文献 84
第5章 架空和地下线路的导纳 85
5.1 一般电压降方程 85
5.2 架空线路 86
5.3 中性线同轴地下电缆 91
5.4 地下屏蔽电缆 94
5.5 序导纳 95
5.6 地下线路的导纳 96
5.7 小结 97
习题 97
Windmil作业 98
参考文献 98
第6章 配电系统线路模型 99
6.1 线路的精确模型 99
6.2 线路的改进模型 104
6.2.1 三线制△形联结线路 105
6.2.2 中性线电流和接地电流的计算 106
6.3 线路的近似模型 108
6.4 改进梯形迭代法 112
6.5 并列线路的一般矩阵 113
6.5.1 物理上并列的线路 116
6.5.2 电气上并列的线路 120
6.6 小结 123
习题 124
Windmil作业 128
参考文献 128
第7章 电压控制 129
7.1 标准电压等级 129
7.2 两绕组变压器理论 130
7.3 两绕组自耦变压器 133
7.3.1 自耦变压器的额定值 136
7.3.2 阻抗标幺值 138
7.4 分级式调压器 140
7.4.1 单相分级式调压器 142
7.4.1.1 类型A的分级式调压器 142
7.4.1.2 类型B的分级式调压器 143
7.4.1.3 常量 145
7.4.1.4 线路压降补偿器 146
7.4.2 三相分级式调压器 150
7.4.2.1 星形联结的调压器 151
7.4.2.2 闭合三角形联结的调压器 157
7.4.2.3 开环三角形联结的调压器 159
7.5 小结 168
习题 168
Windmil作业 172
参考文献 172
第8章 三相变压器模型 173
8.1 引言 173
8.2 一般常量矩阵 174
8.3 △-Y(Y侧接地)降压型接线 174
8.3.1 电压 174
8.3.2 电流 178
8.4 △-Y(Y侧接地)升压型接线 185
8.5 Y-△(Y侧不接地)降压型接线 187
8.6 Y-△(Y侧不接地)升压型接线 196
8.7 Y-△(Y侧接地)降压型接线 197
8.8 开Y-开△接线 201
8.9 Y-Y(Y侧均接地)接线 205
8.10 △-△接线 207
8.11 开△-开△接线 215
8.12 戴维南等效电路 218
8.13 小结 220
习题 221
Windmil作业 224
第9章 负荷模型 225
9.1 Y型联结的负荷 225
9.1.1 恒有功和无功负荷 225
9.1.2 恒阻抗负荷 226
9.1.3 恒电流模型 226
9.1.4 组合负荷模型 226
9.2 △型联结的负荷 228
9.2.1 恒有功和无功负荷 228
9.2.2 恒阻抗负荷 229
9.2.3 恒电流模型 229
9.2.4 组合负荷模型 229
9.2.5 注入△型联结负荷的线电流 230
9.3 两相和单相负荷 230
9.4 并联电容器 230
9.4.1 Y型联结的电容器组 230
9.4.2 △型联结的电容器组 230
9.5 三相感应电机 231
9.5.1 感应电机模型 231
9.5.2 T形等效电路 235
9.5.3 转差率的计算 239
9.5.4 感应发电机 241
9.6 小结 242
习题 242
Windmil作业 244
参考文献 244
第10章 配电馈线分析 245
10.1 潮流分析 245
10.1.1 梯形迭代技术 245
10.1.1.1 线性网络 245
10.1.1.2 非线性网络 246
10.1.2 一般馈线 248
10.1.3 不平衡三相配电馈线 249
10.1.4 改进梯形迭代技术的应用 250
10.1.5 综合分析 251
10.1.6 负荷分配 256
10.1.7 潮流分析总结 257
10.2 短路分析 257
10.2.1 一般原理 257
10.2.2 短路故障 260
10.3 小结 264
习题 264
Windmil作业 266
参考文献 270
第11章 中间抽头变压器及二次侧线路 271
11.1 中间抽头的单相变压器模型 271
11.1.1 矩阵方程 272
11.1.2 通过二次侧三线制线路为负荷供电的中间抽头变压器 276
11.2 中间抽头的Y-△(Y侧不接地)联结变压器 280
11.2.1 回代过程方程 280
11.2.2 前推过程方程 283
11.3 超前开Y-开△型变压器接线 289
11.4 滞后开Y-开△型变压器接线 291
11.5 四线制二次侧线路 293
11.6 综合分析 296
11.7 小结 302
习题 302
Windmil作业 303
参考文献 304
附录 305
附录A 导线数据 305
附录B 地下电缆数据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