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最像外企的国企 1
第一部分“存续”业务的生死命题 9
“存续”就是历史:中国企业发展“三段论” 11
中国企业成长三大历史难题 13
“存续”企业的四种结局 16
中海油的“存续”再生之道 18
第一章 走出“死亡区”(1999~2000年) 21
生存还是死亡? 21
第三条线 23
重组方案 25
协调发展观 26
“被分离”的基地 28
死活题答案 30
“十六字”改革 31
砖头和桃子 33
你是第几把交椅? 34
结构手术 36
第二章 国企创业“四论”(2000~2004年) 41
一论:勇气胜于黄金 42
从失业到实业 43
二论:否定自己,拥抱客户 44
只有挑货的,才是买货的 45
努力,遍地是黄金 47
否定从前的教书匠 49
三论:从芝麻抓起 50
劳保服买卖 51
“自立”号 53
锅碗瓢盆也能出事业 55
四论:小能量也能启动大产业 57
“科技”秧苗 58
市场不相信装可怜的人 59
运输公司的女领导 62
第三章 聚合“大企业”(2004~2005年) 65
补齐最后一块“短板” 67
掰碎了,嚼透了 73
集团军和游击队 74
“静悄悄”的变革 78
养和尚不养庙 79
出生于香山 80
“拆分”与“装配” 83
大企业未必大机关 85
羊性和虎性 85
管理模式? 86
重组红利 88
第二部分 企业成长的阶梯 91
摆脱不了的“成长曲线” 93
成长的“瓶颈”和“天花板” 94
第四章 寻求成长加速度(2005~2011年) 97
小生意如何变成大产业? 97
边开车,边修车 97
当企业家,不当厂长 99
悟道技术公司之路 103
技术公司的生命力在于市场需求 104
管理就是要释放“活性因子” 105
模式比技术更重要 105
树人未必用百年 107
监督的能量 107
业务是机制的孩子 110
隔行未必如隔山 112
吃方便面的清洁部队 113
重新当学生 115
摸索中寻求定位 116
创新要土洋结合 119
发现价值坐标 120
管理就是不花钱或者少花钱把事儿办成 122
吃螃蟹就要承担风险 125
魄力、定力、毅力 129
往高站一点,就会看得远一点 129
求进、勇退、善转 131
第五章 突破成长“天花板”(2011年至今) 135
复杂性难题 136
组织悖论 137
长流程,宽流程? 142
“七年之痒” 143
内创业 146
成长第三级 146
从塑形到塑魂 148
“棒棒军”的未来 151
再次聚合 153
让管理回归简单 157
枣核型管理 159
3S型总部 162
坚持和改变 163
第三部分 成长“基因”组 165
第六章 朴素的真理 169
活力基因:“甲方”和“乙方” 169
上厕所,让“甲方”先去 170
尊敬规则,遵守规则 171
市场机制为何如此神奇? 173
组织基因:“授权”与“担当” 175
管不好就不如充分授权 175
用引导代替命令 176
突出产业,机关就必须远离基层 178
有担当,领导就不孤独 179
领导基因:“海绵”体干部 182
好干部=靠得住+有本事 182
领导就是演好角色 184
海绵=吸水+变形 185
变革基因:“缓释”和“速溶” 187
自省是一种习惯 187
让改变成为日常工作 188
先不评论,迅速试验 189
改革中的帕累托最优 190
平衡最美 191
失衡与失败 192
平衡的顶层设计 192
第七章 文化永不上墙 195
22条军规 197
别牛,做牛 200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基地不相信口水 201
让路与搭台 203
“三做”和“三对” 204
做人,对人 205
做事,对事 206
做自己,对自己 206
“星星”文化和“太阳”文化 207
守护《家园》 208
低度和浅度 209
淡而持久,源远流长 211
第八章 企业“进化论” 215
企业“进化曲线”:学习、顺应、改变 216
学习是一种修炼 216
顺应是一种坚持 218
改变是一种勇气 219
活着就是演化 220
懂得思考的组织 222
思维的“弹跳力” 222
让思考成为企业竞争力 224
第四部分 成长的故事 225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227
“298”事件 230
国际飞翔 233
机遇就在考验的身后 235
从40厘米开始 237
简单的工作变得不简单 238
这是一种力量,叫榜样的力量 240
落江井 240
信仰 241
怀揣梦想前行 243
爱拼才会赢 243
兄弟连 245
战略创意 245
团队创新 246
后记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