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S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爱军编著
  • 出 版 社: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4624200
  • 页数:174 页
图书介绍: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本书在阐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建立和求解的新途径——复杂适应系统(CAS)。本书的核心内容主要有:CAS理论应用于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可行性分析;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过程;水资源配置系统各主体的刺激——反应规则及其演化规则;水资源配置的复合模型体系;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水资源配置程序;基于CAS的徐州市水资源配置模型的建立、求解及结果分析。本书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系统全面的特点,可供水利、水资源、经济和自然资源管理等相关部门的科研、管理及决策者参考使用。

1 水资源配置理论基础 1

1.1 水资源问题与挑战 1

1.1.1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1

1.1.2 水危机——中国水资源态势 2

1.2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 5

1.2.1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含义和内容 5

1.2.2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 10

1.2.3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11

1.2.4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对象 13

1.2.5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15

1.2.6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 18

1.2.7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 20

1.3 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22

1.3.1 国外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22

1.3.2 国内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24

1.4 本书主要内容和方法 30

2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基本理论研究 31

2.1 复杂性系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32

2.1.1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 32

2.1.2 国外复杂性系统研究进展 37

2.1.3 国内复杂性系统研究进展 40

2.1.4 复杂性系统的应用 42

2.2 CAS理论应用于水资源配置的理论分析 48

2.3 水资源配置的复杂适应性描述 51

2.4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过程分析 55

2.4.1 执行系统 55

2.4.2 竞争机制与信用分派 56

2.4.3 基于遗传算法的规则发现 61

2.5 本章小结 67

3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系统解析 69

3.1 水资源配置系统的主体结构 69

3.1.1 水资源配置系统子系统及相互关系 69

3.1.2 水资源配置系统的主体层次结构 72

3.2 水资源配置系统主体的刺激—反应规则 73

3.2.1 工业主体的刺激—反应规则 73

3.2.2 农业主体的刺激—反应规则 74

3.2.3 生活主体的刺激—反应规则 77

3.2.4 生态环境主体的刺激—反应规则 79

3.3 水资源配置系统主体的演化规则 80

3.3.1 基于进化博弈的水资源配置演化过程 80

3.3.2 节水策略下的水资源配置系统主体演化分析 93

3.3.3 产业结构调整策略下的水资源配置系统主体演化分析 94

3.4 本章小结 95

4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96

4.1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计算逻辑框架 96

4.1.1 基于CAS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整体框架 96

4.1.2 基于CAS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计算模型——二层复合算法模型 97

4.2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模型 97

4.2.1 整体层系统模型 97

4.2.2 个体层刺激—反应规则的数学模型 103

4.3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计算方法——混合遗传算法 107

4.3.1 基本遗传算法 107

4.3.2 混合遗传算法 110

4.4 本章小结 113

5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模型的应用——以徐州市为例 114

5.1 徐州市基本情况 114

5.1.1 自然概况 114

5.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17

5.1.3 水资源概况 120

5.1.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29

5.1.5 徐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31

5.2 徐州市水资源配置系统主体分析 134

5.2.1 徐州市水资源配置的主体 134

5.2.2 徐州市水资源配置主体刺激—反应规则 135

5.3 节水策略下徐州市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及分析 140

5.3.1 徐州市的节水策略 140

5.3.2 节水策略下的徐州市水资源配置结果及分析 146

5.4 产业结构调整策略下徐州市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及分析 151

5.4.1 徐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151

5.4.2 改变产业结构策略下的徐州市水资源配置结果及分析 152

5.5 本章小结 156

6 结论与展望 158

6.1 主要结论 158

6.2 展望 160

参考文献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