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 言 1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3
1.3 基本思路和方法 5
1.4 主要创新 7
第2章 前期桐城派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9
2.1 吏治与民生 9
2.1.1 吏治 10
2.1.2 民生 15
2.2 明清鼎革与经世学风 20
2.2.1 明清鼎革 20
2.2.2 经世学风 24
2.3 文化专制与汉学兴起 35
2.3.1 文化专制 35
2.3.2 汉学兴起 38
第3章 前期桐城派法律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 43
3.1 前期桐城派代表人物的成长环境 43
3.1.1 戴名世与方苞 43
3.1.2 刘大櫆与姚鼐 47
3.1.3 姚门弟子 51
3.2 前期桐城派法律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 53
3.2.1 坚守程朱理学 53
3.2.2 对佛、道思想的批判与借鉴 59
3.2.3 对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64
3.3 前期桐城派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 68
3.3.1 天道观 68
3.3.2 人性论 79
第4章 社会理想与秩序 84
4.1 理想社会的图景 84
4.1.1 尧、舜、周、孔之道 84
4.1.2 理想之治 86
4.2 社会秩序模式 92
第5章 礼法之治 95
5.1 礼 治 95
5.1.1 理、礼义与礼仪 96
5.1.2 礼的实践 99
5.2 礼、法关系 109
5.3 礼法时变论 113
第6章 法的运行 117
6.1 罚当其罪,明刑弼教 117
6.1.1 宽猛相济,明刑弼教 117
6.1.2 情理审判,原情定罪 123
6.2 兴利除弊,保障民生 126
第7章 简拔人才,为政在人 132
7.1 为政在人 132
7.2 改革科举制度 138
7.2.1 科举之弊 139
7.2.2 改革设想 141
第8章 前期桐城派法律思想的特点与意义 145
8.1 前期桐城派法律思想的特点 145
8.1.1 重视教化 145
8.1.2 强调人情 148
8.1.3 追求合“理”的秩序 150
8.2 前期桐城派法律思想的意义 157
8.2.1 前期桐城派法律思想的积极意义 157
8.2.2 前期桐城派法律思想的不足 163
结语 168
附录 相关论文 172
循天理、随势变——方苞法律思想论析 172
浅析清代学政、教官的司法职能 183
戴名世法律思想探析 191
试论姚鼐的法律思想 203
抑商对商业的影响新探——以唐代为中心的考察 223
浅析白居易的言谏观 232
儒家法思想非自然法辨析 239
真实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读《后现代历史叙事学》兼论中国法律史研究 249
参考文献 258
后记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