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印度哲学史略 1
绪论 1
第一章 《黎俱吠陀》及《阿闼婆吠陀》 4
第二章 《梵书》及《奥义书》 12
第三章 释迦同时诸外道 23
第四章 耆那教与邪命外道 32
第五章 佛教之发展 40
第六章 婆罗门教之变迁 47
第七章 数论 53
第八章 瑜伽论 69
第九章 胜论 78
第十章 正理论 92
第十一章 前弥曼差论 107
第十二章 商羯罗之吠檀多论 112
重印后记 122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节选) 128
第六章 佛教玄学之滥觞(三国) 128
第八章 释道安 146
第九章 释道安时代之般若学 171
第十章 鸠摩罗什及其门下 197
第十一章 释慧远 232
第十六章 竺道生 251
第十七章 南方涅槃佛性诸说 292
第十八章 南朝《成实论》之流行与《般若》三论之复兴 315
第十九章 北方之禅法、净土与戒律 343
跋 377
魏晋玄学论稿 379
小引 379
读《人物志》 381
言意之辨 394
魏晋玄学流别略论 408
王弼大衍义略释 416
王弼圣人有情义释 423
王弼之《周易》、《论语》新义 430
向郭义之庄周与孔子 442
谢灵运《辨宗论》书后 448
附录:魏晋思想的发展 453
引用书简目 460
汤用彤先生年谱简编 462
后记 489